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初探(2015年24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1-27
【作者】梁迎春;路正南;赵爱杰;
【机构】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摘要】大学生群体具有独特利益诉求,表现出特定性、多元化、个体化和发展性等多重特点,但存在着利益诉求失衡、失真、表达失范、机制失调等问题。必须要系统构建大学生利益诉求生成机制、表达机制、反馈机制、实现机制,从而保障大学生群体合法权益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利益诉求;利益诉求机制;学生权利;
【正 文】本文摘自赤峰学院学报杂志2015年24期,本文整理发布;
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了大学生群体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反映自我利益需求的内在愿望和要求。构建完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满足学生合法需求,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缓解学生与高校间的紧张关系,推动高校依法管理、依法治校,实现校园和谐稳定。
一、大学生利益诉求的现状和问题
(一)大学生利益诉求失衡一方面,传统高等教育理念导致大学生利益诉求失衡。如果高等教育理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主体地位的学生客体化,忽视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关怀,这种教育理念只会凸显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价值,使学生追求生活物质化和庸俗化,这会使得学生对物质利益诉求无限膨胀,精神发展性的高层次诉求日益减少,二者处在极度不均衡状态。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多样化特征,导致大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利益诉求在内容、层次、深度、广度、满足预期等各个方面出现失衡状态。这种失衡分为群体失衡和个体失衡两种情况。如高校弱势群体倾向于采用消极的不成熟方式解决自身利益诉求,采用自责和退避方式减少或压抑自身利益诉求。而个体失衡则是由不同学生个体间价值观、利益诉求意识、个人发展需求、能力素质等不同所引起的相对失衡状态。
(二)大学生利益诉求失真大学生利益诉求是一种由内到外的表达实现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利益诉求内容失真、表达过程失真、外在表现失真三种情况。首先,大学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外部环境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导致利益诉求内容发生变化,甚至背离原初的利益诉求,出现内容失真;其次,高校大学生利益表达过程因存在诸如教师、家长、自我、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导致学生诉求在表达过程出现失真;最后,大学生利益诉求外在表现上出现失真情况。很多大学生外在表现为利益诉求表达弱化,这其实是一种假象,它掩盖了大学生内在真实的表达意愿。
(三)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失范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失范表现为利益表达的散乱、无序、杂乱无章,且伴随一些极不理性的表达行为。如高校中极端维权现象抬头,在维权意识上过于“奔放”,一旦个人权利得不到保障或满足,动辄拿起所谓“维权”的“神器”,学校的要求稍有严格就不服从,要求尊重权利、过于强调个人自由,只强调权利意识,忽视了个人责任。另外,在表达方式上,个别学生行为欠缺理智,他们采用运动串联式的表达方式,越级反映、恶意反映,缺乏理性化、程序化、规范化表达。更甚者,采用破坏学校公共教学设施、打击报复教师、伤害他人或自我伤害等极端行为表达利益诉求。
文献下载地址http://cfxyxb.com/html/478519615.html
论文摘自《赤峰学院学报》 本刊咨询编辑QQ:1105885882
更多信息请登录云投稿网站查询
上一篇文章:市场失灵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影响探讨(2015年22期)
下一篇文章:本科生导师制的合理定位与运行机制探索(2015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