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的思考(2015年18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2-25
【作者】 郭亚楠; 张新刚; 王树冰; 李泽盛;
【机构】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泰山职业学院;
【摘要】 本文论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的由来和发展,并以修身之重要性为切入点阐述儒家思想在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儒家思想探索学生管理工作,并与传统文化中之人文主义精神结合,思索多维度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儒家“修身”;学生管理道德;
【正 文】本文摘自赤峰学院学报杂志2015年18期,本文整理发布;
在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今天,建立完善科学取向的学生管理研究机制是推进体制改革工作的必要途径。之前,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侧重于规范化、标准化及管理行为实施一贯性,注重培养一支平稳、和谐、有秩序的大学生群体,将执行学生管理制度作为终极目标,忽视了高校的教育行为,即通过学生管理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继而,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常出现教师以管理为名束缚学生个性成长,学生以逆反心态为支撑抗拒管理、拒绝沟通。其做法无疑违背了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引导、服务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各种思想冲击校园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安全等问题日益频发。对于其问题的扩大化以及复杂化,作为常年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一线的教师应停下来驻足思索。笔者意欲通过对儒家学说中“修身”思想的解读,阐述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的思考。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文取向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看,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学生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加强。民主、生活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渐完善与丰富,学校学生管理的人文素养亦受到众人的关注。随着现代管理学理念在高校日常工作开展中的不断应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进入科学实践阶段。但是,作为最直接服务于学生教育实践行为的主体活动,学生管理的人文素质拓展仍相对滞后于发展。伴随着西方现代管理理念的不断引入,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着演变。亦从最初管理学术界对西方管理“先进论”的顶礼膜拜,到理性思索我国自身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思想内核的优势塑造。所以,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修身”思想的由来与发展
(一)“修身”在中国文化系统中的概念所谓修身,是人将道德设定为自身追求的终极目标时,以纯化本体向善意志和道德认知为最终意义的行为方式。纵观世界思想发展史,此种情况仅存在于将道德视为终极关怀的文化系统中。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归纳修身活动的范畴。一要认知什么是道德的,即符合道德活动的行为是什么。二要在道德目标认知后,用道德所纯化的向善意志处理所遇到问题,去除俗世所掺杂的欲望。三要通过将自身以纯化的内在道德外延,将个人内在道德推演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一部分,对他人形成道德示范,形成修身的终极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泛道德主义是中国历史特点最为鲜明的标签,此种道德充斥的文化体系中修身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诸多思想、流派对修身三个层次的理解或有不同,但从整体上把握均以保持纯化向善意志为修身活动的根基。
文献下载地址http://www.cfxyxb.com/html/4651074354.html
论文摘自《赤峰学院学报》 本刊咨询编辑QQ:1105885882
更多信息请登录云投稿网站查询
上一篇文章:基于服务创新的高校科研管理方式转变与思考(2015年18期)
下一篇文章:亚瑟韦利翻译中的选择与适应(2015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