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类型、劳动力市场特征与工资—生产率差异(2015年12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1-13
【作者】 赵伟; 隋月红;
【机构】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本文以空间经济学的视野分析了专业化、多样化两种集聚倾向下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的动态差异。引入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情景,建模并刻画了劳动技能、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差异的内生性变化及链条联系,进而从行业层面考虑了两种集聚类型的作用情形,创造性地利用横截面同期相关对集聚经济不可观测的部分进行了测度。选取浙江和广东两个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但产业多样性差异较大的地区为样本,利用两省2003—2010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及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的估计方法做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一个地区集聚产业的多样性越强,越有利于促成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且工资上涨是经济可承受的;多样性较弱或专业化较强地区的工资提升过快或将牺牲劳动生产率;在行业同期相关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短缺对工资的影响不显著;偏向多样化地区的企业平均规模与工资显著负相关,偏向专业化地区的企业平均规模与工资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集聚类型; 专业化; 多样化; 工资; 劳动力市场;
【正 文】本文摘自赤峰学院学报杂志2015年12期,本文整理发布。
产业集聚有多产业杂居和单一产业群居两种不同的类型,这两种类型对于劳工工资的影响不同,这是经济学大师马歇尔提出的。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1890,1964)之“产业地方化”论题下,以英格兰采掘业与纺织业的集聚为例,提出这样一种推断:在不同行业的杂居区,工资往往较低,而那些单一产业群居区,工资则可能较高。?当代空间经济学把马歇尔提出的这两种集聚类型做了专业的界定,把同一行业的企业群居称作“专业化”或“地方化”,把不同行业的企业杂居称作“多样化”或“城市化”(赵伟,2013)。(1974,1988)认为,地方化集聚可使企业从同一行业获取集聚的利益,城市化集聚则可使企业从整个城市范围获取集聚的利益,后者又称多样化的利益。.(1992)聚焦于集聚外部性,并归纳了三种动态外部性,分别为MAR(外部性。其中,MAR外部性基于同行业企业间集聚,强调本地垄断的创新与增长效应;外部性除了强调专业化对知识溢出的正效应而外,更强调本地竞争的创新激励机制;Jacobs外部性则概括了行业间知识外溢效应。
创造性地提出了协同集聚概念,将水平关联行业及上下游关联行业之间的集聚,称作协同集聚。和Puga(2010)将所有因集聚而生的利益归人一个范畴,这便是“集聚经济”。围绕集聚经济与工资的经验研究结论颇为不同,甚至彼此对立。两类研究引人瞩目:一类基于补偿工资理论。按照补偿工资理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失业风险较大,应以较高的工资对劳动者进行补偿。这和马歇尔的推论一致。利用美国43个大城市数据所做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种推断。即一个城市越是趋于专业化,工资就越高。另一类仅考虑劳动生产率因素,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产业多样性越高,便越f利于劳动者人力资本积累,因而劳动技能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另有研究发现,多样化集聚促成的劳动力市场更大,有利于劳动者之间更好地匹配,匹配促进生产率,因而有利于劳动工资的提升。围绕上述命题的国内研究几乎全是实证性的,大多带有模仿特征,且聚焦于劳动生产率一工资线索,但得出的结论则和国外研究颇为不同。范剑勇、石灵云(2009)、刘修岩(2009)的实证研究显示,专业化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要高于多样性集聚。王海宁、陈媛媛(2010)利用2004年我国省域多行业的横截面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专业化对工资的作用显著为正,多样化对工资的作用为负。杨仁发(2013)利用我国城市数据得到的结论是,专业化对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多样化与工资显著正相关,但弹性系数较小。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类研究都有某些明显的偏向。要么撇开劳动生产率聚焦于工资要么简单地将劳动生产率等同于工资(如Glaeser&Mare,2001),而舍去了劳动力市场。Manning(2010)指出,忽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将使得集聚研究中一些观点变得毫无意义,劳动力市场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资水平。这意味着,要检验前述马歇尔的推论,需要考虑集聚类型和劳动力市场特征两方面的因素,取一种综合视野。
文献下载地址http://cfxyxb.com/html/6019242211.html 论文摘自《赤峰学院学报》
本刊咨询编辑QQ:1105885882
更多信息请登录云投稿网站查询
上一篇文章:“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会议综述(2015年07期)
下一篇文章:中国隐性收入规模估计——基于扩展消费支出模型及数据的解读(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