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浅析中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

来源:原创  作者:赵娜  时间:2016-08-15

浅析中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

                             

赵娜

         (柴河林业局第一中学,黑龙江省  柴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力求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学习的前提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师共同的目标。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相应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教师的重要目标。中学语文教学在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前提下,“学案预习——阅读——讨论——分析——讲解——能力提升——课外延展——方法总结”是当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有效模式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目标,无论是成语大赛还是国学经典朗读比赛均已成为学生追逐的热门栏目,汉语学习的热度在全世界逐年增加,孔府学院受到各国的重视,这在证明我国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同时,也为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何在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在把握住教材重点的基础上能够创建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亲其师,信其道”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学案预习——阅读——讨论——分析讲解——能力提升——方法总结——课外拓展”的方法,实践表明,此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一、学案预习

  自学辅导教学即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1] 学案预习便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所创制的有效教学模式,学案设置的版块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对话要求,我校学案的基本流程为: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过程——重难点突破——规律总结——课堂检测——课外拓展——课后反思。

  由该模式不难看出,学生在预习的同时又将学案贯穿到了课堂本身,让学生在真正走入课堂前便已经做到了充分的备课,这样上课时便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使得师生可以站在一个平等的高度上对话,填补了日常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在流程中教师已经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提前展示给了学生,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知识链接中包括作者介绍、文学常识、文体介绍、背景材料等知识面的延展,真正使学生在步入课堂前就做到心中有课,至于学习过程其中包括字音预习,朗读要领以及心中质疑和深入理解。

  重难点突破及课堂检测属于课内完成任务,学生在利用教材及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可在课下自行处理,如有不解之处上课期间可与教师或学生进行讨论,以达到精进的目的,重难点的设置,其实就是老师课上的问题设置,课前布置给学生就会大量节省课内的时间。至于课外拓展和课后反思,顾名思义是要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要完成的反思式总结。

  以上所有的学案预设,其目的均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节省教师课上引领学生学习的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的以及提高课上发言与讲解的能力,此学案的使用绝不是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为目的,每一次学案的下发,均是由备课组同心协力完成,学案也是教案的一种体现。让教与学能够更好的联系在一起。二、阅读

  阅读和感悟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甚至诗歌,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将其内在的思想神韵体现出来,阅读是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的种类很多,有诵读、默读等,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选择略读、精读、重点读等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要努力做到文从句顺,只有这样才能为感悟做准备。

  作为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诵读作出指导。以情动人是其一,声音技巧是其二,肢体语言是其三。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均不可偏废。以《鸿门宴》为例,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即使学生对文言掌握不好,也能通过诵读体会角色所蕴含的魅力。有助于增强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刘勰曾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笔者认为这不仅是立文之本,同时也是诵读之本。

三、讨论

  这里的讨论并不是前几年非常盛行的分组讨论,高中教学的讨论是严谨的讨论,用热闹的外衣包裹讨论,最后再由老师交代正确答案并不是高中语文语文教学的方法。讨论是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的 社交活动方式。[2]{P.138}正确的讨论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个体的阅读难免会出现疑惑亦或是偏颇,这时集体的智慧就会碰撞出最美的火焰。

  教师通过学案的设置,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就学案中的问题及自己在阅读中的理解整合成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在课堂中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没有固定的某一种形式,可以是个体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集体的,更可以是师生间的。无需过于追求小组的外在形式,若学生自发形成的小组式讨论也无不可。讨论的目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讨论的过程本身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理解。这种理解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基于对文章自身的见解,我们在讨论中尽量做到求同存异。学生的任何见解有时会出现浅薄漏洞之处,此时教师不应苛求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要责备或辱骂学生,也不要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做出引领与示范,通过问题的设置将学生的思维往更深远的地方引领。

  以古诗鉴赏为例,即便是高中的学生也很难将思维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会注意诗歌中的意象与修辞,但很难做到通过意象体会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无法将全部的表现手法找到,此时老师应该就某一重点的词句进行设置问题,让学生体会这一意象的使用好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一意象,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和大家讨论作者的情感体现在了哪里,多次引领学生鉴赏能力必然提高,而且教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便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巧舌为课堂所创制的那种情境,颇令人感到惊喜。

  讨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逻辑思维与人际交往的训练上,讨论是一种集体活动,有助于学生整合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以此为契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及语言环境,最终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分析讲解与能力提升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期达到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3]

  笔者认为,讨论的初始便是基于这种观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流于陪衬,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发言与讨论有时会过于片面,在充分听取学生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同时,要及时帮助学生订正他们语言中不够严谨之处,同时设置问题,用更有高度的语言将学生引领到本节课的更深层次追求,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的能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必要的讲解不可偏废,比如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特殊字词不甚了解,那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甚至可以从字音、字形的角度帮助大家进行理解,以达到通其意的效果,一堂好课绝不是学生乱嗡嗡,老师看热闹就结束的。学生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正确的讲解对学生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至于能力提升,该环节的设置是基于前几个环节的实施,所谓能力提升就是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其应用的实际能力,教材中的文本不过是一方小天地,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例如传记阅读,学生在学习过后应能够看到传主所具有的品质的同时,能够联系当今现实思考我们要如何去做,应不应该具有这种品质。或者在诗歌鉴赏中通过某一首诗歌的学习能不能斑中窥豹,总结相应的方法,从而提高其诗歌鉴赏的能力。

四、课外延展与方法总结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当然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高中学生阅读量过低,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课堂时间里教师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课外补充,学生爱看书,只是不喜欢看文本,究其原因太过枯燥,实用性远大于审美性,而语文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要求下,又不得不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甚至数学课,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充分被文学气息所包围,感受到的是人文气息。例如在讲成语“刮目相看”时就不要简单将成语的现今含义告诉学生,而应该借助吕蒙的经历讲述成语,让学生自己辨别词性,自己造句子,这样语文课也就生动起来了,当然也符合课改的要求了。

  方法总结是基于高考而言的,高考并未取消,规律和方法必然不可消失。以文言句式为例,借助文本我们可以总结规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语句,当然在考试中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根据《鸿门宴》中“言于项羽”和《阿房宫赋》中“多于南亩之农夫”两句就可以总结出状语后置句的规律——动词/形容词+介词(有时可以省略)+中心词(名词/代词)

  方法总结对于语文学习并不全是急功近利的,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千万不要误解新课改的精神。

五、总结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4]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5] 以上所有的论述均是笔者通过教学经验所总结出的教学方法,为何称之为高效,在于课堂结束后所实施的评价环节,国际教育界引入许多评估体系,基于评估体系,我选择在教学中根据教师教学情况、学生所学情况、本课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学生收获情况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评估,让学生真实的走进教学活动,经过长期实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才总结出此套教学模式,此模式虽未有严格的理论基础,但是长期实践所得,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最后希望这篇论文能够给教育一线的老师一些方向,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教学,秉承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原则,我们的语文教育舞台必然会越来越宽阔。

 

参考文献:

[1][4]夏竟文.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讲义.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20063,7-8

[2]区培民.语文教师技术行为概论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8

[3]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6-27

[5]袁振国.教育新理念 [M]. 教学科学出版社,2005.91 



上一篇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约束的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入:问题与对策(2016年05期)

下一篇文章:浅析中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