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微文化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探析(2016年04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3-23

【作者】王迅;丁玲;
【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以网络文化为基础的微文化,一方面形式多样有吸引力,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也存在着对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不利的信息。借力微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能借助这个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加强思政工作者微文化素养,适应微文化工作模式;同时也要利用意见领袖极强的舆论引导作用发好主流声音。在复杂的网络时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占领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尽可能发挥微文化的正向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文化核心价值观;途径;
【正  文】本文摘自赤峰学院学报杂志2016年04期,本文整理发布:
  2012年在党十八大报告中首次用12个词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含义: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融入到国民教育中,特别是针对高校青年,要积极拓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2009年以来,以“微博”为代表的涵盖文学、电影、社交平台、社会公益等多个方面的“微文化”逐步兴起。随着微电影、微杂志、微公益等“微产物”的相继问世,这种强调个体和微观观念模式的精神现象———微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深入影响了一直站在文化传播前沿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发展,为当前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拓了新的方向和视角。
一、“微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微文化是在微博这一网络平台的产生和普及后而衍生出来的注重向个体和微观发展的文化现象,即“微文化是从微型博客起始的,是以微博为代表而不局限于微博形式的,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的‘微言文化’”[1]。微文化的产生及迅猛发展是基于网络文化逐步进入个人互联网时代这一基本现状,主体性意识越来越强,个体成为网络传播的主体。加之网络技术的逐步提高,使得个人信息的获取和发布的方式更加简便新颖,速度也更为快捷。现代都市多元化的快节奏生活也催化了微文化的蔓延: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使得人们的时间趋于碎片化、零碎化,这使得用较长时间去深入了解某种文化更为困难,微文化的传播方式正与此契合。微文化作为一种新的基于网络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有较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更为突出的特点。
(一)便捷灵活微文化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的局限性,使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信息的交流、人与人的互动更为灵活。随着个人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上网的常用设备,基于这些智能移动互联设备有更多以传播微文化为主要目的的系统软件被开发出来,这种软件的开发使得信息的发布更为便利,只需一键即可将简短的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发布的内容也更加不拘一格,真正实现“直播日常化”。对于思想较为活跃的大学生来说,更能接受这种灵活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


文献下载地址http://cfxyxb.com/html/3018961815.html
论文摘自《赤峰学院学报》  本刊咨询编辑QQ:1105885882
更多信息请登录云投稿网站查询



上一篇文章: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2016年06期)

下一篇文章:减低卫生职业教育实习期间风险因素的思考(2016年04期)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