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经济论文

会计类高职学生就业情况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6-01

 

 

摘要: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会计专业的不断扩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堪忧,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发现已有文献能够全面的对学生和企业分别展开调研的较少,这为笔者进一步展开调研寻得了思路。
关键词:高职学生,会计,就业现状,调查,文献综述
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会计专业的不断扩招,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中较简单的业务被机器人取代,有效降低了企业财务用人需求,另外,在同本科生、研究生的激烈竞争中,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存在劣势,这部分学生就业情况堪忧。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显示,国外对会计类高职学生就业情况的研究文献不多,大多集中在对大学生这整个群体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M.Blaugetal.(1969)认为大学生失业源于供给侧,劳动力供过于求,劳动力价格下降,而大学生期望工资高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价格,使这部分大学生选择暂时性失业。Freeman(1986)将劳动力市场上由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多,导致出现的相似类型的密集劳动力现象叫做“同群效应”。之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外学者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讨论大学生的频繁跳槽行为,观点褒贬不一;讨论学生性格和观念对求职的影响;讨论大学生求职前应做的准备。还有学者讨论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对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影响,讨论大学生家庭背景和其社会资源对其就业的影响等。可见,国外对大学生这个整体就业相关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相关研究较少。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会计专业就业的研究较早,通过中国知网(CNKI)搜索文献资料可知,以“会计、就业”为篇名搜索发现有457篇文章,其中最早一篇为1990年;以“高职、会计、就业”为篇名搜索发现有155篇文章,其中最早一篇为2002年;以“会计、就业”为主题搜索有1476篇文章,其中最早为1980年;以“高职、会计、就业”为主题搜索有479篇文章,其中最早为2001年。由此可知,学术界对会计就业问题研究较早,高职院校兴起于本世纪初,2000年后学术界开始关注高职院校的会计学生就业问题。
梳理文献后发现,学术界对高职会计类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某地区(省、市)视角研究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问题。李聪慧(2015)在其毕业论文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省会计专业大学本科和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本科生在学历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优势,但本科生期望过高,就业成本高,月收入又不高,专科生学历无优势,但期望不高,就业成本不高,月收入相对高。贾心淼等(2017)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调查对象研究北京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学生应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确定奋斗目标,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自身“软实力”,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等建议,同时提出高职学校应开设就业辅导课程、减轻就业压力,加强校企合作、创造实践机会等建议。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研究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问题。
袁建华,朱世开(2016)以406名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得出学生就业单位意向首选企业、其次行政单位、然后事业单位、高校等,学生就业较看重工资待遇,其次才会关注发展空间、专业对口等因素,学生就业意向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差较大等结论。王亚迪(2017)以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毕业生为调研对象,研究会计专业毕业生意向起薪的影响因素,提出几点建议:会计毕业生应认清市场供求,降低意向起薪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应积极考取资格证书;学校应鼓励会计学生考取CPA;劳动力市场上男毕业生的意向起薪高于女毕业生;会计专业学生应加大实践力度。黄义晏(2017)以某高职院校100名毕业生为对象,围绕就业地点、工作单位类型、就业岗位、就业满意度等展开调查,提出高职院校要将市场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导向和目标,积极建设实训设施,提升师资队伍,完善就业指导机制。丁丽娜(2016)以毕业一年的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就业地点、工作单位类型、就业岗位、收入水平、就业满意度展开调查,提出学生离校前和离校后改善就业现状的建议。
结合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现代学徒制等问题。孙刘玉,张涛(2016)以上海市2014年420名毕业生为样本,实证考察了高职院校会计基本教学工作与职业能力证书和就业间的关系,建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证书课为重心,加大因材施教的实习实训力度,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和深度,延长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财务部门实习的时间,还建议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采取“分层、分类、分批”的培养模式。唐小玲(2017)依据问卷获取的广州市的数据,认为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不明确,教学体系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吻合,提出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从毕业生自身、高职院校、社会等多个角度,研究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问题。张莹(2017)以武汉交通职业院校为例,认为高职院校应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认为学生自身应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养、提高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以提升就业竞争力。蔡小平(2017)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不是一方面、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提升。史有萍(2018)提出通过会计专业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综上所述,国外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会计就业问题研究较多,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研究较少。国内对“会计类高职学生就业”这一主题的研究始于2000年以后,研究思路多集中在调研毕业生就业现状、学生就业意向等,来了解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改革高职院校教学的方法、改革课程设置等内容。而很少有文献通过全面的对学生及企业分别展开调研,得出高职会计人才的供给与人才市场实际会计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不一致,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为高职院校发展会计专业、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专业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参考,这也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指明了方向。
摘自《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知网收录。



上一篇文章: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下一篇文章: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