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3-19
摘要:在所有会计学科中,基础会计是门入门的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对于学生后续如何健康发展学习会计这门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始接触会计时,学生会被复杂的会计原理和科目所困惑,使学生很难跟上教学步伐,学生想要学好这门课,就必须要对这门课的组成架构以及各个单元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要有充分的认识,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原始凭证收集,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编制财务报表。因此,本文针对基础会计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实践,账务处理流程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基础会计则是为学生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基础会计包含的内容较多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学习内容也比较抽象,所以往往会给初学者带来困惑,甚至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如何使课堂教学生动,如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教学上的突破点。
一、基础会计学课堂的改革探究
(一)教学的定位标准要符合实际情况
基础会计的教学属于经济管理学范畴的最初级阶段,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初次接触该专业的学生。教师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对该课程建立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由于基础会计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以及对教学内容涉及的广泛性,教师无法像其他会计专业课程那样对每个环节的内容进行细化教学,学生一时半会儿不容易对课程内容消化。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几乎包含了今后会计学习的知识,只是更加细化和深入。如会计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会计报表等等。如果要将这些问题一一进行细化的指导教学,教学时间和课时显然是不够的。虽然按照目前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允许脱离教材自主教学,但会计的课程的专业性以及连贯性在课堂教学上还是无法完全脱离教材,学生更需要将教材作为学习的参照物,否则更难跟上步伐出现与实际教学脱轨的现象。
(二)分层分班分专业教学
由于会计是经济管理领域中最重要学科之一,而基础会计又是会计的敲门砖最基本的课程。所以很多经济管理的专业都将基础会计作为必修课。这使学习基础会计的学生出现专业和非专业的现象。教师在对待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标准不同,专业学生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外,必须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帮助学生学会做账,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甚至是更深入理解。而面对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教师总是习惯把他们当作专业学生培养,在课堂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求学生学习如何做账,使学生对知识点很困惑,并面临极大的压力。教师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也很有挑战,由于学生在学习中认为该课程对今后学习或者工作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会过于重视,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再加上本身基础会计就是比较复杂,专业性比较强,如果出现困惑,使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减,从而不好好听课,最终导致教学效率停滞不前,教学受到影响。如何在专业和非专业学生中把握教学重点是该课程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综合教学,加强实践
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点实施对象。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黑板加粉笔加PPT的固定模式。这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动力,降低了对知识的求知和好奇心,使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基础会计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以及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会计思维的启发,用情景模式的教学方式来设立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或者教师可以适当的打破教学顺序,将重点放在实践环节,把账簿记录,账户设置等理论性强的简单介绍。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将基础会计中的各个理论通过实践的方式与理论串联起来。不同的理论知识采取不同的实践方法。并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使课程做到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基础会计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和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会计有关,或者有些学生知道会计要借贷平衡,但是如何做到借贷平衡又无从可知。所以教师在上基础会计时必须要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教学现象,不要一味的赶教学进度,忽略学生对基础知识接受的程度。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将刚性的教学计划转变为弹性的教学计划,为今后更深层次的会计学习打好基础。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基础会计以外可以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对专业知识可以更踏实更稳固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需转变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和非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根据专业的需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综合能力能全面提高。
(二)改革传统的教材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改变以及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会计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教材是固定的,其所反映的各个知识内容都较为滞后。就拿增值税来说,我们国家营改增在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税率由原来的17%和13%的基础上增加了11%和6%两档。而现在很多基础会计的教材还是只使用17%的税率。关于增值税的知识点并没有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会计准则的变化而更新内容,这样就很难适应当前高职教学的需求。要使基础会计的教学得到有效的改革,学校必须从根源上改变教学内容,根据当下不断更新的会计准则引进多元化教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基础会计的优质资源通过政府的官网查询当下最新的会计政策的信息更新会计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不会滞后。近几年,会计准则不断发生变化,教材的更新速度赶不上会计准则的改变,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最新的会计知识文献资料编写指导书,把改革的内容、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学的进度以及教学方针都编写在课程指导书里发到每个同学手上,作为学生的辅助参考教材,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三)注重实训教学
高职的基础会计教学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实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的方法,因为实训中可以对前面知识进行最终检测。在这个阶段,学生要进行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流程的练习,实训的材料也应该是模拟真实的企业经济业务和配套的相关票据。从账户的设置到复式记账的练习到凭证和账簿的填写以及最后做报表的会计工作流程都可以在实训中体现。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前面理论学习没有涉及或者掌握不深的都可以在实训中深入和巩固。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企业账户设置的时候,可以对具体的业务进行提问,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检查对前面的学习情况掌握情况,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而且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学生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不仅可以更全面,也可以对掌握不深的细节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实践操作指引着理论学习,环环相扣。理论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为具体操作服务,只有基础打扎实了,后续学习才能跟得上,学得好,整个专业才能融会贯通。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线上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如果至今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基础会计中复杂抽象的基本内容向学生讲述明白,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活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现场视频或者现场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料搜索整理和添加便于学生对讲解课程内容直观了解。比如学生在学习原始凭证时,教师可以用电脑或者投影仪或者电算化软件等设备将真实的发票、收据和银行结算凭证或者领料单、收料单等原始凭证的图片直接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这些原始凭证就会形成直观的了解并且可以加深印象,而且这种认识不止局限于原始凭证的种类,同时可以对各类原始凭证票据的内容都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本课程还可以依托互联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比如微课资源库,为学生课前课后学习提供较为完整地电子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直播和录播相结合,通过上传教学视频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并且可以实现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有效结合。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听到自己课堂上听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重新播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基础会计是属于财会专业中的基础课程,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关键。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不仅是财务还有经济领域的最基础概念,这部分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好坏,操作是否熟练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对专业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基础会计的教学无论从教学方式,教材、教学方法都要满足教学质量的达标,为最终目的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从基本理论到深入研究,从简单操作到复杂的业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环环相扣,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把整个专业体系可以真正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蒋兰芝.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1):37.
[2]刘娜.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与实践———基于“发现式学习”理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6):143.
[3]郝敏.创建《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双轨三线制”实践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8,(09):13.
[4]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17(SC):13-15.
[5]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6]陈荣.会计专业《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与实践———基于“发现式学习”理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6):143
摘自《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
上一篇文章:“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性思考
下一篇文章:化工企业碳排放会计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