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3-16
摘要:伴随着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各领域中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促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通过不断引进和创新管理方法和成本核算方法,对传统历史成本考核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成本会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企业的发展需求,必须要对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创新工作。而作业成本是企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会计有机整合形成的新时期产物,作业成本凭借新型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成本核算模式的优势,可以精准、高效整合企业成本会计信息,让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对本公司生产出的产品有一定的认知并明确其生产成本,做出最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本文将从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成本计算、利润分配四个方面来分析新型作业成本会计和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的区别。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二者区别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市场行情瞬息变化,各领域中企业想要在行业中生存下来是很困难的,更别提创新发展了。但是瞬息变化的市场还是给企业留下了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只要不是刚愎自用或者墨守成规就能在一段确定性的时间里寻找和探索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这就是指企业高层决策者和管理者必须要具备前瞻性的发展目光,可以参照市场行情变化来策划、分析、敲定、决策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加工产品的类型,并根据实际需求引进新型的管理技术、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对成本信息内容掌握的精确度。成本信息内容掌握的精确度则取决于如何将人工成本、材料和设备成本等间接费用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加工产品上,前些年我国一直在使用传统成本法将间接费用均摊到产品上,但是在同一批次生产出大量的产品或生产多样化的产品时,就会造成产品分配率不精准,不能明确掌握成品生产成本。另外,由于企业成产加工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工作,它预示着传统成本法逐渐以衰败的姿态退出现代化舞台,不再符合企业成本核算需求。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可以妥善解决传统成本法的漏洞问题,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最精准、最有效的成本核算信息,促进企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传统成本法定义和原理
1.传统成本法的定义传统成本法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产生的费用进行累积。成本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消耗,是企业通过前期投资生产而后期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当收入成本稳定时,需要补偿的经济成本越低,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越高。成本管理理念是以经济成本的升降作为企业评估业绩绩效的主要依据。
2.传统成本法的原理传统成本法是指企业利用成本均摊的方法。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原理是:通常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直接材料、人工,生产费用;第二步,参照直接成本费用来直接计入,间接费用采取分配计入的原则;第三步,对所发生的投资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计入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中去。传统历史成本核算系统被社会各企业所淘汰的原因是:其一,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对象分配原则在大批量生产、多样化产品规格时就会导致产品分配率不精准,不能明确掌握成品生产成本。其二,随着机械化加工技术的到来,生产模式从多人同时操纵一台机床到现在一人操纵多台机床,在大批量采购自动化机床后,就会增加固定成本费用,会导致不同规格的产品制造成本都会大幅度增长。
二、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与运用
1.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分配基础来确认和计算作业量,实现以作业量为计划基础分派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只有经过作业才能使产品和间接成本产生联系,作业成本法计算条件是:首先应该参照资源被作业损耗的情况来确定资源的作业分配,其次必须从影响间接成本的因素一直追踪到生产产品的成本,这是一个资源消耗、作业资源分配、生产产品的过程,主要是以作业及基础,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系统来实现成本计算的高效转移,有效提高了成本分配问题,并大幅度提升了成本计算效率和质量。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收到作业成本会计提供的有价值信息,便于他们做出最精准的判断、最贴合实际情况的战略发展部署、内部统筹管理等。作业成本管理最显著的优势是: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弊端问题。
2.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应用效果作业成本法满足了新时期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下的产品成本预测需求,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历史成本管理的弊端问题。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各领域中应有大部分企业已经逐步向欧洲市场转移,在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立足欧洲市场的时候,迫切需要发展企业技术、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来从容应对,作业成本法非常适合企业国家化发展需求,可以为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最精准、最有效的信息。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是作业成本的两个板块,可以为我们提供更真实的、有效的数据及数据分析服务,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客户第一的思想。我国一直致力于研发和探究新型成本管理方式,并鼓励会计行业人员通过继续深造学习或自主学习等方式来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在与国际化市场接轨之前做足准备工作。在与市场接轨过程中,欧洲先进的科学管理理中和方法被不断被国内各所企业中会计人员所采纳并运用,从业的会计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接受并运用作业成本法,为作业成本法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1.适用企业类型区别传统成本法问世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所提倡的是大批量生产、流水作业的加工产品模式,其中所运用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原材料使用率等均处于平稳状态,生产作业呈现循环反复的特征。另外当时经济市场所运用的是规模经济政策,企业加工产品类型比较单一、间接消费所占成本费用比重较小,人工成本费更是价格低廉,并且当时企业并不会关注成本管理问题。作业成本法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工业革命下的产物,它采用大批量的生产加工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采购方实际需求来做出种类丰富的产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加以设计和改进。现阶段,间接成本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企业整体规模比较庞大,生产的产品种类和样式齐全,产品加工流程复杂繁琐、加工技术越发精湛,生产设备和材料均比较良好,产品成本明显增加,非常适用于计算机技术高超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充裕的大型企业。
2.生产流程管理差别传统生产流程管理依旧是比较单一的前向后推进的运行方式。即从生产产品资料进入第一轮的生产流程,当第一轮生产流程完成之后,二次加工产品则会进入第二轮生产流程中,按照这个生产规律一直排序下去直至最终完成产品。作业成本会计生产流程管理恰恰与传统历史会计生产流程管理相反,它是一种向前逐步推进的运行方式。即企业根据客户签署订单进行批量生产,后一道生产工序直接决定前一道生产工序,它可以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额外资源的不必要消耗,还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更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产品质量管理差别传统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了成品上,最成本进行质量检测,一经查出不合格就会废弃处理。作业成本却将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重点放在生产流程全过程中,每流程的操作人员都会仔细检查产品质量,当发现不合格产品后会在该流程内完成产品的修整,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报废率。
4.成本计算方式差别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会直接计算材料价值和人工价值并将其他费用都列入生产费用中,在进行生产费分派时会主要将对人工和机械设备二者做出分摊,就会造成生产量数量少、操作技术复杂的产品在成本价格上普遍偏低;而生产数量大、操作技术简单的产品在成本价格上基本偏高。作业成本会计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对投入成本和间接成本变化的前因后果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将生产成本管理的中心用“作业”取代了“产品”,深入分析究竟是在单个或者是全部流程上出现成本变动问题,在确定原因之后按照实际订单量对加工生产各流程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且将人工陈本、能源成本、原材料成本都规划到产品成本中。传统历史成本会计侧重于关注人工的计算,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工计算并核算成本方法已经逐渐被自动化或智能技术所取代,但是传统会计人员却忽视了使用先进化信息技术,根本不能高效完成间接费用的计算、核算、管理。而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却可以高效发挥出投资成本的潜在价值,完全有能力达到成本最低化的目标。
5.利润分配差别传统历史成本会计过分关注人工计算,从产品成本计算出发,对所营利润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但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21世纪来说,生产制造行业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作业成本法可以实现“产品”到“作业”转移,对于批量大的、生产技术高的加工产品在分配时会多分配一点,在生产加工产品质量良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从四方面对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和作业成本会计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作业成本会计比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更具有时代的优势性,更利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对经济成本信息的管理控制。
摘自《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杂志!
上一篇文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及评价
下一篇文章:“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