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2-19
摘要:新时代,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解决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顺应国际趋势,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责任。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环境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环境问题,积极顺应国际趋势,勇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的历史使命,提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战略方针。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解决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产生于实践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让我们付出了高昂代价。进入新世纪,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2001—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上扬,从8.3%跃至14.2%;与此同时,能源消费由155547万吨标准煤升至311442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量2006年居世界第一;全国十大流域支流水环境均受不同程度污染[2];环境治理事故和环境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可以说“我国承担的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环境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3]。尽管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致力于环境保护制度化,生态治理出现了积极效果,如“十二五”期间我国四个重点污染物均超额完成减排;全国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01年的44%降到2015年的9%[4]。但不可否认,我国生态问题依然严峻,长期存在由于执法监管不力、权责不一导致的环境治理推诿扯皮、九龙治水问题,生态文明制度绩效总体水平不高。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5]。长期积累的严峻生态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倒逼党和政府必须形成新的认识,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反思,总结教训,找到了一条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出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顺应国际趋势,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必然选择
世界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西方社会工业文明在20世纪30至60年代经历“八大公害事件”和大规模环保运动后,如梦方醒般地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发各国政府对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的强烈关切。在此背景下,环保制度成为各国和国际组织穷途末路下的必然选择。在联合国的大力推动下,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首的世界众多国家纷纷建立了符合各自国情的环保制度,诸如环评制度、环境税制度等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制度已经被世界多国普遍采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依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生态治理的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由此产生的环境治理问题比西方国家更集中、更严峻。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历经艰难探索取得了治理污染的众多经验教训的今天,我国更应当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的有效治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生态文明制度的创新。同时,作为国际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向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环保事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放眼全球,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发展、为人类唯一的地球家园谋未来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体系。为积极参加联合国倡导的全球生态治理新主张新要求,响应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党中央积极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明确运用包括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改革与法制建设为落实议程提供体制机制支撑。中国积极构建绿色金融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通过绿色金融渠道,中国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难题输送资金、技术与治理方案。同时,中国积极倡导各国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共建地球美丽家园,推动G20国家签署了《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向前推进一大步。这表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为世界贡献了诸多中国理念、中国路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正在以一个肩负世界生态治理责任的大国形象影响全球,并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领跑者与领导者。
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才能推动科学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坚持问题导向治国理政,更以清晰的目标导向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6]。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以改革创新为途径完善国家各方面制度上层建筑,进一步提升国家制度的执行力,更好地发挥国家制度的效能,进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实到生态文明领域,推进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样需要完善相应的生态文明制度,提升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习近平指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到本世纪中叶…生态领域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7]。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而构建系统完整、运行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必然需要党和国家做出相应的顶层设计来把方向定方案。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思想新方略,包括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自然资源保护和用途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体系等内容,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核心框架。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责任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首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向前推进,使党肩负的具体历史使命随之变化。而变化着的历史使命,要求党继往开来,以更加科学的思想、更强大的本领勇担使命,更好地完成人民交给的历史任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促使党必须跟上历史的步伐,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肩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政治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生态环境在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中的权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不是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满,而是对生态环境不好有更多不满…为什么还扭着干?…这方面要搞顶层设计”[8]。新时代之初,我国生态形势异常严峻,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形成鲜明对比。百姓对此意见很大,抱怨很多,不满情绪高涨,导致环境群体性事件相继爆发。显然,生态问题早已超出了单纯的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而成为了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则更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如此严峻的形势对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在决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压力下,当前时期已经成为解决突出生态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强烈需求的重要攻坚期。在这一关键的攻坚期,中国共产党能否领导全国人民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切实解决好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还百姓以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宗旨和生态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毫无退路的历史使命摆在眼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促使党必须拿出坚定的决心和科学的方案。
中国共产党人对环境保护制度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吸收继承党的历届领导人的思想精髓,在新时代愈加严峻的生态问题面前,做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时代解答,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飞跃发展。
本文摘自《经济研究导刊》杂志!
上一篇文章:多Agent技术下电子商务用户感知和个性化推荐模型探究
下一篇文章:国有文物所有权相关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