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经济论文

区域内产业价值链上的小微企业联合发展探析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4-28

 内容摘要:本文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小微企业群为例,简要阐述小微企业自身优缺点,结合联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重点剖析小微企业联合发展的着重点和联合管理模式,创新小微企业联合发展过程,合理有效的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性升级和小微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关键词:区域内 产业价值链 小微企业 联合发展

小微企业联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分析

(一)联合发展可以发挥区域内小微企业产业集群优势

首先,小微企业一般具有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尤其是资源型特征,区域内产业多为与区域内的资源或者特有的产业链相关,集群效应明显。小微企业本身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单独到激烈的市场中去竞争,会处于绝对劣势,容易被大企业轻松各个击破;小微企业联合发展会带来集群性的产业特色,一旦经过长期推动,必定会形成集群性产业品牌效果,大大增强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提高区域内产业在市场中的份额。

(二)联合发展能够让小微企业共享发展资源

小微企业由于先天性原因,企业发展资源不足,资金、人力、管理经验和生产组织经验等欠缺,资源的有限性与市场需求的无限性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些资源的不足都在制约着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区域内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将信息、资源共享,联合起来发展,互通有无,将本身闲置的资源分享到别的企业作为宝贵的发展资源,化分散为集中,将资本、资源、信息、管理经验以及技术等各方面达到共享。某些小微企业拥有某项先进资源,一旦能够将该种先进资源传递到整个产业集群,必定会带动产业集群内小微企业的共同进步。

(三)联合发展可以创新区域内小微企业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转变,到今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主导等因素影响,历来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改革重点都放在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方面,对中小企业关注度较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小微企业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结构中重要的一环,是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解决社会就业压力的关键点,基于此,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就必须得到相应的重视。

产业价值链上的小微企业联合发展过程

区域内产业价值链上的小微企业联合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地方政府要起先锋带头的作用,率先主导本地小微企业进行联合发展;第二步,核心企业通过整合产业价值链上的小微企业,进行紧密联系、互相协作,打造本地产业集聚优势;第三步,通过发挥集聚效应,形成区域产业价值链,在此基础上,小微企业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升级自身产业结构水平。地方政府、核心企业、小微企业形成三足鼎立的发展模式,形成长期的政策引导性发展、集群式协同发展、产业链整合发展三重发展机制。

(一)基于政府主导的产业集群调研分析

地方政府在主导区域内小微企业联合发展扮演重要角色,产业集群式是区域内小微企业联合发展的主流模式,产业集群式可以分开理解,产业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具有优势性的具体行业,集群是指高密度的集中式企业主体。该种联合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企业依然是独立法人、独立核算,互不干涉企业的主体地位权力,加强的是信息联系和资源共享程度。由地方政府发起,对本区域内的同行业小微企业进行整体调研和统计,形成各企业的基本资料集。由于一定区域内的产业优势可能有数种,这就要求政府按照不同行业分为多组去调研小微企业的基本资料,基本资料包括企业的规模、产品信息、采购来源、资金概况、员工信息、销售状况等。

(二)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价值链整合

经过首个阶段的企业基本资料整理,得出最优化的整合方案,继而由产业内核心企业推动,最后形成区域内整条产业价值链。自经济全球化以来,各地区的小微企业只是经营其中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生产过程,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对区域内的整体产业价值链有急切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零散的、小范围的、平面的产业升级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小微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规划,而是更加倾向于全面的、大范围的、立体的产业价值链整合。

一个区域内的某个产业价值链一般会由几家主要的核心企业主导,其具有集聚效应,是行业内的标杆和龙头。围绕在这些核心企业周围的,必定有大量的小微企业供应商和服务商,核心企业要将相关小微企业供应商和服务商以一个立体的形式整合入产业价值链,通过和价值链内的小微企业获取廉价的资源和分析特殊的知识资源,迅速将小微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整合入产业价值链,扩大相关供应商的供应水平,提高服务商的服务水平,建立以一个核心企业或者数个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整体产业价值链。

(三)基于集群的小微企业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创新

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区域经济实力的强大,可以充分吸收生产要素、高附加值产业和优秀人才集聚。在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后,小微企业在特定的产业园区或者空间上具备相互靠近的地理优势,在信息化传播方面,小微企业可以利用集群优势获取相关的市场信息资源,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计划、产品项目等;其次,产业集群效应由于内生效应,对外部先进技术和行业最新前沿产品有一种内在的需求性,在利用高技术和引进新产品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小微企业借此平台,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生产灵活的优越性,快速高效的吸收集群带来的“高营养”,不断升级自身产业结构,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小微企业联合发展的主要侧重点和管理模式创新

(一)生产和销售的联合

小微企业历来的首要任务就是生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微企业最为看重的就是销售,有了销售就可以生存。但是小微企业由于弱小的力量、低下的竞争力,很容易被大企业各个击破,所以小微企业的联合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和销售的联合。小微企业之间通过协商制定完整的产销联合方案,根据企业产品的分类、市场需求的不同,将企业组成相对应的生产联合体、销售联合体。生产联合体接收集团总部或者企业群或者各子公司反馈的市场信息,制定一对一的产品个性化生产方案,然后根据分类的子公司或者企业群特点,集团或者企业群负责整体的统一采购任务,制定采购原料标准,实行职业经理制度和项目经理责任制度,采购负责人要对采购的原理质量全程跟踪、全程负责,通过该种统一采购模式,在购买到最佳质量的原材料时,同时将原料成本压缩至最低,然后将生产任务下达给对应的生产联合体。

(二)管理和人才的联合

管理模式落后以及人才的缺乏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的长期发展与壮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微企业大量出现,然而改革开放三十余年过去了,小微企业仍然以平面式的直线形式发展,管理模式和人力问题始终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一系列困难的重中之重。小微企业的管理模式联合,从横向上来看,是众多子公司与集团母公司的平行管理模式。以往大量分散的小微企业由于不同的经营状况,导致管理模式众多以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通过联合管理,各公司之间可以分享先进的管理经验,行业内核心企业的管理模式可以作为行业内小微企业的学习模板,同时其他相关企业也可以集思广益,将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分享到整个企业群,并且在管理模式成熟之后,制定整个行业的管理标准,既满足本地区、本行业的管理应用,也可以推向整个产业。人才的联合不是简单的共同招聘人才,而是形成一种人才互补、人才培训、人尽其才的良性循环机制。企业群、集团以及各子公司在原有企业员工的基础上,集中性的举办人才培训会,对企业员工进行技术、管理和运营方面的培训,企业领导层加强与员工交流,制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充分增强员工归属感;同时由集团组织各企业的优秀人才定期深入落后企业,进行现场指导,一对一定点帮扶。

(三)研发和创新的联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研发投入(R&D)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离不开技术创新,企业研发投入(R&D)是提高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研发和创新是分不开的两个步骤,研发是创新的充分条件,创新是研发的内在动力。分散发展的小微企业由于本身资金实力弱、人才缺乏等原因的限制,很多企业甚至都没有对研发和创新进行资金投入,在此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很难做到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另外,即使有部分小微企业投入资金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从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来看,企业要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此外,研发和创新成本如果投入过大,就会大大挤压企业主营业务的正常发展。

企业群或者集团设置统一的研发创新机构,根据不同产业的结构特点,在研发部下细分不同研发科室。对于实体制造业,着重进行产品的研发升级和结构创新,从供给侧进行改革创新,制造高端产品,占领该领域制高点;对于服务业产业,着重进行技术侧的研究开发,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出发,以主营业务为研发重点,追踪行业最新技术,提高高端服务水平。

统一募集研发创新资金,逐年提高研发创新投入占比。资金投入是保证研发创新顺利进行的最重要保证,企业群或者集团从内部子企业的实际营销状况出发,在不影响主营业务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研发投入比例进行集体资金募集。小微企业分散的研发投入可能不持续或者资金规模较小,无法达到攻破关键技术瓶颈的目标,然而联合发展后的小微企业,由于数量众多,积少成多,就有了和大型企业规模相当的研发投入资金。

与相关知名大学签订产学研协议,结盟式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工作。大学拥有普通研发机构没有的技术创新基础、优秀的研发人员和积极的研发氛围,企业群统一研发机构在进行自身技术开发和创新工作的同时,与企业外部的大学进行联合研发,签订相关研发协议,与大学实验室形成双赢的合作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大学内部先进的研发设备和创新类人才;另一方面,形成联合研发的机制,创新与大学合作的相关模式。

案例分析: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企业群为例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许多大同小异、专业化生产分工集中的区域企业群。温州柳市的低压电器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发展,以国内需求为原始动力,抓住了发展机遇。浙江省温州市是区域企业群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企业群 99% 以上为小微企业,温州柳市低压电器后期形成以正泰、德力西、天正为核心集团的企业群、低压电器企业群继而发展为一整条区域产业价值链,故以温州柳市的低压电器企业群为案例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

从家庭式作坊零配件生产走向正规企业成套设备生产。在 20 世纪 80 年代首先获得了商业先机之后,柳市的低压电器生产开始迅猛发展。起步阶段,柳市人以家庭式手工作坊生产低层次低压电器零配件,发展几年后,各村开始进行分工生产,分别负责电流互感器、电磁、胶木、橡胶配件等;到 20 世纪 90 年代,部分柳市较大的家庭作坊开始从事整机装配,其余较小的家庭作坊都有自己独特的产业分工,最后逐渐形成了“一条龙”式协作生产。

从零星分散式发展走向环状放射性集聚。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群在开始时,只是在村庄或者国道、高速公路附近零星分布,呈点状在柳市狭长的区域内零星分散分布,以家庭式作坊生产为主,相互之间没有紧密联系,各自独立生产、独立运营、独立销售,此时市场需求旺盛,区域外同类企业较少,外部竞争力少。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柳市的低压电器企业数量急剧攀升,形成了高密度企业集聚,专业分工细化,相互之间的协作加强,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逐渐形成了以柳市为中心并向周边城镇辐射的环状结构企业群集聚。

从千余家小微企业独立运营走向企业群式联合发展。后期,柳市低压电器企业经过地方政府和几家大型集团的产业整合,形成了正泰、德力西、天正三家产业巨头。众多小微企业以三家巨头为母公司,相互协作,共同为三家巨头企业提供零配件和其他相关服务。在整条产业链和协作网络中,核心企业主要负责市场策划、产品开发、技术研究、整机组装以及高技术、高难度、利润大的成套产品。大量小微企业成为其子公司或供应商,负责技术难度低、普通零配件的供应。在市场销售方面,三家龙头企业整合销售门市和特约经销点,例如正泰在全国设立专业化销售点 2000 余个,建立从销售 - 售后 - 保障 - 维修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统一了质量标准、提高了供应链水平。升级自身的产品结构水平,不管是对小微企业自身还是大型集团均能得到 1+1>2 的双赢效果。

结论与启示

实现区域内产业价值链上的小微企业联合发展,无论对产业价值链本身的整合还是对小微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小微企业作为单独个体运营发展的弱势局面以及自身诸多缺陷已经证明,联合发展是小微企业和区域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国内外一些地区的小微企业群已经开始走向或已经实现联合发展,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例如温州柳市的低压电器企业群、山东青岛的白电企业群、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小微企业群等。小微企业未来面对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升级优化压力,国内的小微企业通过联合发展,首先立足国内产业,将企业做强、做大、做精,然后以企业群的集聚效应为契机,形成区域特色产业价值链,着重改革企业发展模式、整合知识资源、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最后加大企业创新力度,推动本土小微企业在企业联合发展方面创新出理论自信、制度基础和市场信心。

参考文献:

1. 王缉慈等 . 超越集群 —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 科学出版社,2010

2. 林洲钰,林汉川 . 产业环境、自主创新与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工具 [J]. 产业经济,20129

3. 曹勇,赵莉 . 中小企业产学联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科技管理研究,20093

4. 周日彬,陆星廷 . 论企业新出路 — 长三角小微企业联合发展分析 [J]. 经营管理者,201322

5. 杨波 . 基于 TRIZ 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 科研管理,20148

6. 于传鹏,张振刚 . 异质知识源对中小微企业管理创新采纳与实施的影响研究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

7. 陈晓峰 . 基于集群生命周期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创新特征与持续竞争优势培育 [J]. 生产力研究,200921

8. 丁元元 . 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与提升竞争力关系研究 — 以江苏小微企业为例 [D]. 南京财经大学,2013

9. 李锐 .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D]. 福建师范大学,2013

10. 王来军 . 基于创新驱动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D]. 中共中央党校,2014

11. 孟祥芳 . 基于创新网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化研究 [D]. 天津大学,2014

  更多文章可登陆云投稿http://www.yuntougao.com查看



上一篇文章:创业活动异质性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下一篇文章:“互联网+”驱动的雄安新区流通业变革思考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