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4-27
内容摘要:创业者在创业活动过程受知识溢出机会、创业能力、市场机制、风险防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创业活动的异质性。本文在基于知识溢出的创业理论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与知识量、劳动力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包含创新型创业与模仿型创业的创业活动生产函数模型,进而研究内生增长过程中创业活动的经济效应以及均衡增长路径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创新型创业 模仿型创业 知识溢出 经济效应
引言
创业活动的产生是由于预期的创业机会,而创业者受创业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对创业机会的把握产生了异质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不同类型的商业创业。Martinez 对创业活动类型进行了区分,并且认为创新群体仅占创业人员总数量很少一部分,而模仿型创业群体则占大多数。Koellinge(2007)根据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程度和所采取的创新程度把创业机会分为创新型机会和模仿型机会,并依据不同方面的创新活动,对创新型创业机会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因此,以创新程度为依据对创业类型进行区分,可以把创业活动划分为创新型创业和模仿型创业。创新型创业具有较高的创新程度与竞争性,在行业发展上有一定前瞻性与领导力,但由于其以新知识的产生与创造为基础,因而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创业成本。模仿型创业主要是通过模仿或跟随他人从事创业活动,特点是创新性不强。
关于创业的经济效应方面,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创业活动引起的市场进入、竞争多元化、创新与知识溢出等方面分析创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Audretsch &Keilbach(2008)研究发现,创业活动与创新能力、技术进步之间有着正向的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在发达国家表现更强。Acs et al.(2009)提出了“知识溢出”创业理论,将创业看作为知识溢出及其商业化的环节,并据此构建了一个包含创业行为的内生增长模型。González-Pernía(2012)认为产生新知识和创业是区域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并以西班牙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该区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竞争力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研究并未区分创业活动的类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实际上不同类型商业创业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可能是有差异的。
为此,在 Acs 等学者的基于知识溢出的创业理论基础上,本文对创业活动进行了拓展,构建了包含创新型创业与模仿型创业的创业活动生产函数,在关注创业总量的同时,着重深入分析创新型创业与模仿型创业两种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并通过分析创业活动与知识生产、知识溢出的内在联系,研究内生增长过程中创业活动的经济效应。
内生经济增长的设定
考虑一个两期经济,第一期,企业通过雇佣劳动力 L,产生知识总量 A(A>0)。第二期,劳动力在创业与就业两者间跨期选择以获取最佳效益,而第一期的知识总量 A此时变成知识存量。并且,第二期的劳动力可以做如下自由选择:从事新知识的开发与转化(L C )、从事对现有企业的模仿型创业(L M )或就业于最终产品生产部门(L Y )。其中,新知识的开发与转化的具体表现为:在原企业从事研发行为,或基于知识溢出的创业机会进行创新型创业。假定创新型创业者占开发与转化部门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β,则该区域内创新型创业者的数量为 βL C ,β 越高,新知识开发与转化部门中研发人员(1-β)L C 占比越少,而从事创新型创业的人员数量占比越多,说明创业者的总体能力水平越高,并可得到创业总人数为 L E =βL C +L M ,设定模仿创业占创业总数量的比重为 ,则 = 。假定市场模仿者进出自由,也就是没有门槛限制,则模仿者占比 能够辨别创业活跃度, 值愈大,说明模仿型创业越活跃;反之, 值愈小,说明创新型创业越活跃,则基于知识溢出的创业机会越多。
依据上面假定可知,新知识的开发与转化部门的产出要取决于从事研发和创新型创业者数量及两者的产出效率。首先,研发产出取决于从事研发的劳动力数量 (1-β)L C 和研发活动的知识产出效率即研发产出效率 δ C (0<δ C <1),δ C 越大,研发能力越强,产出效率越高,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也越显著。其次,不难看出,创新型创业活动除受自身的把握创新机会能力以外,还受知识溢出导致的模仿型创业者的“模仿”影响,促使其不断创新。因此,新知识的开发与转化部门的产出将是研发、创新型创业和模仿型创业之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假定创新型创业与模仿型创业具有共同的创业产出效率 δ E (0<δ E <1),则创业产出将取决于创业总量 βL C +L M 和产出效率 δ E ,δ E 越大,说明创业产出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吸引创新者进入市场。
创业活动与生产函数模型
对于企业而言,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研发方面唯一要投入的生产要素是研发劳动力,研发效率为δ C 。同时,企业的研发产出必然会受到知识存量A的影响,大量的知识存量或积淀是研发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研发生产函数能够表示为:F C (L C )=δ C (1-β)L C A (1)
与研发产出类似,知识存量 A 与创产出效率 δ E 也是创业产出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创业活动生产函数能够表示为:F E (L E )= δ E L Y E A,其中,γ(γ<1) 为创业活动产出的规模报酬系数,且由于 ,则创业活动生产函数又可表示为:(2)
为此,考虑到知识存量的动态过程和劳动者在每个阶段的行为选择所带来的影响,基于新知识即动态知识存量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3)
除了劳动(L)和知识量(A)外,市场中的生产要素投入自然还应包括资本(K),假定生产中间产品的劳动力主要来自知识开发与转化部门和创业部门,比重为 ω,则中间产品部门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L Z =ω(L C +L W )。假定中间产品 x i 的数量为 f(x i ),那么,通过对知识的开发形成的中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投入的劳动量将决定最终产出的多少。而当区域实现最优产出时,劳动力市场也必然处于均衡状态,即:(4)
为此,可以采用扩展的科布 - 道格拉斯形式得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函数:Y=(L-ω(L C +L M )) α Σ A 0 [f(x i )] 1-α (5)
其中,α ∈ (0,1) 为规模参数。式(5)表明,最终产品是所有不同种类资本品的产出函数,并且不同种类的资本品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假定所有可获得的中间品都可以用同样的数量水平 x 供给,则生产函数可写为:Y=(L-ω(L C +L M )) α Ax 1-α (6)
假定资本品的产量与投入具有固定数量相关关系,且每生产单位资本品投入的资本数量为 η。同时,假定资本生产与最终产品生产技术相同,因而总资本 k=ηAx,结合式(6),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Y=(L-ω(L C +L M )) α A α k 1-α η α-1 (7)
此处的资本 K 可以理解为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产出的积累或是最终消费之后的剩余产出积累,因此总资本积累也即动态资本存量将等于总产出与总消费(C(t))的差:K' =(L-ω(L C +L M )) α A α k 1-α η α-1 -c(t)(8)
创业活动的经济效应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将进一步假设消费者具有贴现不变弹性的偏好,其跨时期替代弹性为 1/θ,消费者在时点 t 的消费为 c(t),贴现率为 ρ,即期效用函数为,效用贴现值为 e -ρt u(c(t)) 则连续时间条件下最优效用可以表示为:(9)
由此可定义现值汉密尔顿函数:(10)
为计算方便,定义一个新的(现值)拉格朗日乘子m、n,使得 m=λe ρt ,n=μe ρt ,则现值汉密尔顿函数可以转换为:(11)
由一阶条件可得:
对式(12)和(13)进行联合求解,得到:(14)
式(14)表明社会效用最优时的模仿型创业数量为L * M ,此时经济处于均衡增长的路径,并且发现,均衡的模仿型创业数量独立于消费者偏好,即β、 与1/θ独立。同时计算可得:
通过上述计算能够看出:模仿型创业的最优数量与研发产出效率 δ C 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创业产出效率 δ E 及创新型创业比重 β 呈现正相关关系。
(一)研发活动与创业产出
根据式(11),对汉密尔顿函数进一步优化分析,由其一阶条件可得:(15)
另 外, 根 据 式(10) 得 到 共 态 变 量 的运 动 方 程 , 结 合 式(15) 可 得:,进而得到修正的共态变量运动方程:(16)
同理可得:(17)
将式(12)带入式(17)得到:(18)
当 经 济 处 于 平 衡 增 长 路 径 时, 应 有:。根据式(15)可得:,则 ,再根据式(9)并结合式(18)进行综合求解可得出:(19)
将 式(19) 分 别 对 δ C 、δ E 和 β 求 偏 导可 得: , 同 样 可 得:及 , 根据前文所述,创新型创业者的数量为 βLC,从事研发的劳动力数量为(1-β)L C ,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创业产出效率与研发规模及创新型创业呈正相关关系,创业产出效率的增加有助于最优研发规模和创新型创业规模的扩大。
同理,根据式(19),在 的条件下, ,说明创新型创业者占开发与转化部门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 β越高,从事新知识的开发与转化的劳动力人数即研发人员越多。
综合式(14)和(19)可以发现,只要存在知识溢出效应,L M 总是大于零,即从事模仿创业总是有利可图的;但研发活动 L C 则只有 ,即当知识创新活动有利可图时,基于知识溢出的创业才能推动研发投入增加,进而提高社会整体的创新水平。
(二)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
当经济处于平衡增长路径时,由式(9)与式(19),可得出稳态下的最优增长率(g):
同时作如下求导:
可以发现,贴现水平的下降、劳动力总数量的增长、研发产出效率的提高、创业产出效率的提高都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劳动力分配在研发、领先创业与模仿创业之间的不同比例及变化将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由前文知,L Z =ω(L C +L M ),因此进一步根据式(9)可得:
可 据 此 求 解 当 经 济 实 现 最 优 增 速 时, 模 仿创 业 数 量 即 资 源 在 模 仿 创 业 上 的 配 置 L M , 当时,可得 ,可以看出,求解结果 L M 与式(14)中 L * M 一致。同时,由于 ,这说明经济实现最优增速时,最优模仿创业上数量即为 。这说明,经济实现最优增速时,创新型创业与模仿型创业数量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任何一方的占比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经济的健康增长。该结论也能够对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悖论”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些地方尽管创业水平较高,但创业类型却以模仿型创业为主,创新型创业数量不足,结果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进 一 步, 当 经 济 实 现 社 会 最 优 增 长 时,,将其带入式(2),即可得到一个最优创业生产活动水平: ,由于γ<1,则不难得出, 。由此可以认为,当经济实现社会已经处于平衡增长路径时,能够通过提高区域知识存量、提高创业效率、提高创新型创业的比重来推动创业产出,这样能够促使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进而达到下一个最优增长水平。
结论
长期以来,创业被认为是吸纳就业及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由于创业活动本身的异质性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展的多样性,创业活动的经济效应也必然呈现不一样的结果。
贴现水平的下降、劳动力总数量的增长、研发产出效率的提高、创业产出效率的提高都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劳动力分配在研发、创新型创业与模仿创业之间的不同比例及变化将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
要实现经济的最优增长,创新型创业与模仿型创业之间的劳动力数量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任何一方的占比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经济的最优增长。而在某个阶段,当经济实现社会最优增长时,能够通过提高区域知识存量、提高创业效率、提高创新型创业水平来推动创业产出,即提高创业活动的经济效应,这样能够促使经济增长再上一个台阶,进入到下一个最优增长阶段。
创业活动产出效率、创业类型及研发之间存在着相互动态影响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创业产出效率与研发规模及创新型创业呈正相关关系,创业产出效率的增加有助于研发规模和创新型创业规模的扩大;模仿型创业的最优规模与创业活动产出效率正相关,而与研发产出效率负相关,创业活动产出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扩大模仿型创业最优规模,但研发产出效率的提高则会导致模仿型创业最优规模的降低;创新型创业规模的提高有助于研发规模及模仿型创业规模的扩大,并且,只要存在知识溢出效应,就会使得模仿创业受益,模仿型创业的最优数量会随着创新型创业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即创新型创业数量的增加能为模仿型创业提供更多机会,由此提高整体的创业数量和创业活动产出效率。
同时,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尽管可能会有较高的创业水平,但由于创业类型主要是模仿型创业,创新型创业相对不足,那么其创业的经济效应将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根据本文的研究来看,这种创新型创业不足会导致研发规模不足,并进一步影响创业活动产出效率,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Minniti M.,Bygrave W.A Dynamic Model of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Entrepreneurship Theory&Practice,2001(25)
2.Koellinge P.Why Are Some Entrepreneurs MoreInnovative Than Other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7,31(1)
3.Audretsch D B,Keilbach M C.Resolving theknowledge paradox:Knowledge-spillover entrepreneurshipand economic growth[J]. Research Policy,2008,37(10)
4.Acs Z J,Braunerhjelm P,Audretsch,D B&Carlsson,B.The knowledge spillover theory ofentrepreneurship[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9,32(1)
5.González-Pernía J L,Pen~ a-Legazkue I&Vendrell-Herrero F.Innovation,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competitiveness at a sub-national level[J].Small BusinessEconomics,2012,39(3)
更多文章可登陆云投稿http://www.yuntougao.com查看
上一篇文章:珠澳经济社会协同化发展程度分析
下一篇文章:区域内产业价值链上的小微企业联合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