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3-30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蓬勃开展给予传统金工艺术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京津冀地区金工行业发展既面临激烈的外埠发展竞争和大都市(北京、天津)空间不足、成本快速上涨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具有首都广阔的消费市场、世界城市建设等良好机遇。如果可以对行业发展规律、产业属性、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加以分析,对国内外相关领域政策法规保障及其优劣势进行介绍,对加快行业创新发展,发挥京津冀地缘整体优势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京津冀金工 协同发展 保障措施
京津冀金工行业的历史传承
作为人类传统手工艺的代表性种类,金属手工艺行业具备典型的经济和文化双属性特征,具有独立的行业性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价值,是优秀文化传承、展示的重要载体。
回顾京津冀地区传统金工艺术传承的历史,在秦汉时期即已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作为一种文化的基本架构,传统金属手工艺以及它的文化塑造是由集体并经过长期传承凝结而成的,并受到了多种族及其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强权政治体系下的行政干预,使得来自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金工艺术从业者在近一千多年的时间内源源不断的为该区域补充着先进的工艺成就与技能;另一方面,这些人与其技能在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的传承逐渐融入当地的民俗文化之中,并以此成为该区域工艺文明的基础。正是基于此,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冀地区金工文化形成了风格显著、工艺精良、文化内涵广、流传有序的艺术特点,并以此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术。
政府层面对传统工艺生产的保障措施与借鉴
从世界各国工艺美术发展来看,日韩通过文化立法有效推动了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由于与我国地缘相近、文化同源,其经验和做法对京津冀金工乃至整个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如日本从《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及《文化财保护法》明确了行业保护范畴、从业人员扶植政策及对保护者认定制度等。在人才方面,立法规定政府拨付特别补助金加强对老工艺师和青年人才的培养,提出对60岁以上在提高传统工艺技术、培养后学人员、对产业振兴等方面做出贡献者进行表彰,设立“国宝”称号,每年奖励资助 80 人,每人 30 万日元;对年龄在 40 岁以下、在传统工艺品产地从事某项传统工艺品制作不到5年、又在该领域中希望通过进修提高技术的青年人,每年资助120 人,每人 10 万日元,作为提高技术奖励金资助其开展学习活动。而韩国《文化财保护法》对于文化保有者给予用于公演、展会等活动及研究、扩展技能艺能的全部经费,同时政府还提供每人每月 100 万韩元的生活补助。在我国宝岛台湾,近几年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工艺产业重新得以蓬勃发展。2002 年,文化创意产业被列入台湾地区发展十大计划,而工艺产业被列入文化创意产业 13 个产业门类之一,由台湾地区主管文化事权的政府机构“文建会”主导,由台湾工艺研究所负责具体规划与执行。为推动工艺产业复苏发展,工艺研究所在文创一期、二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加快完善台湾地区工艺产业向“文创”产业转型的软硬件环境。并投入 34 亿新台币推动工艺产业发展,以加快实现台湾地区工艺文化的社区化,工艺产业的创新化、产值化以及品牌的形象化、国际化。在北京,市政府在近几年陆续出台各种法规政策,特别是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加以落实的精神方略下,传统文化的复兴引发社会的全面关注。为了保护和发展北京传统手工艺术,北京还实施四大工程,打造了工艺美术行业的“名坊”、“名馆”、“名店”和“名园”。
京津冀地区金工行业的发展举措
成立专项委员会,整合资源推动行业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作用,通过有效整合企业、信息、产品等资源,积极促进行业发展。目前在北京学术界有金工专项学术委员会。在企业界,北京东方艺珍花丝有限责任公司凭借通县老花丝厂的行业地位在行业发展促进中心的领导下积极筹划金工行业协会。但必须看到,学术界与行业之间的互动尚不频繁,导致在该领域培训、研发等环节并没有凝聚力量。集合京津冀三地的行业互动除了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文化厅共同举办的 2015 年、2016 年两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外没有过多实质性合作。近几年三地政府主导扶植的力度也各不相同,首先北京工艺美术有北京经信委下属单位工艺美术发展促进中心进行统筹管理,天津与河北工艺美术行业主要依托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成立时间较短。在国家文化艺术基金相关项目申报中,北京金工类企业与各区文化局申报项目占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区域发展措施不平衡。
注重行业人才教育培训。近几年随着非遗热潮与文化振兴运动的兴起,京津冀三地工美协会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有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大师级高级研修班、青年人才专业技能班,也有针对行业不同领域的研修班。目标是提高从业者自身素养,推动其由匠人向艺人、艺术家转型。但发展现状表明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仍任重道远,突出表现在:一是行业整体从业人员偏少,不足万人,从业人员整体规模远低于其他省市或地区。二是行业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创意型和设计型等高学历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北京,针对金工技能的现代职业教育开展较早,近几年呈现出由中、高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机构在思想观念、管理模式、体制、学科建设与招生就业、筹措教育经费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每年可为社会培养近二百余名专业设计人员。但这些高等教育培养下的毕业生每年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从事对口专业工作,这个比例远远低于中、高职业教育对口就业 85% 的就业比。在天津与河北,高校介入传统手工艺职业教育的数量不多,主以技校为主。职业培训更注重应用、技能、工艺等方面的培养;而高等教育则关注素质教育,注重设计、艺术理论的培养,缺少针对性及实践环节。
品牌战略的规划与推动。从国内外工艺美术类行业发展来看,传统工艺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高端市场,通常在具有自身品牌的同时,其产品根据消费群体进行明晰的、有差别的品牌定位,使每个品牌都具有各自历史传承和忠实消费群体。目前北京金工行业形成了北京珐琅厂、北京握拉菲首饰公司、东方艺珍花丝镶嵌有限公司等一批业内龙头企业,但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营销理念尚未建立,企业竞争力与品牌效应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金工企业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大多采取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产品营销方式。二是企业与市场需求对接不足,大多企业市场意识与服务意识不强,创新滞后或创新方向偏离市场,导致企业规模小、难以做大。三是企业营销理念陈旧,缺乏高效运作的市场服务体系和规范化的交易市场平台,经纪人队伍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未来发展的重点
注重跨行业融合发展。从产品种类上看,随着新的需求领域和应用领域的出现,金工产品正在或已经从陈设、把玩、装饰等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延伸,从工艺某一领域产品自成一体向与工艺美术其他领域产品结合发展转变;从工艺过程来看,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技艺正在为其他产品所用,而其他领域的生产技艺尤其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创新也正在被工艺美术产品所使用,这种融合趋势的强化对三地金工而言是做大行业规模、体现产品时尚创新个性的契机。目前,京津冀三地中北京地区金工行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意识比较强烈,从整体看北京与河北、天津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门类齐全,为跨界融合、扩大产业市场容量提供良好基础。关注消费层次的多元及实践现代营销方式。从工艺美术行业整体的发展来看,有两方面的影响特别值得关注: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升级,国内外工艺美术等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工艺美术由原来的顶级收藏,逐渐迈入普通消费者视野,极大扩张了行业发展空间,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尤其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化需求的产品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信息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营销等现代营销方式的出现对扩大工艺美术行业传播力、展示度产生重大促进,也将对金工行业生产组织方式、营销模式将产生重大变革。未来的京津冀金工行业在旅游产业、文创产业中将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在生产与营销两个端点的顶层设计尤为重要,一方面政府与行业主管机构要加大对传统手工产业的扶植力度;另一方面企业应注重对产品研发、跨界合作、现代营销方式的投放与关注,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手工行业发展经验,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澄.北京传统首饰技艺传承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1
2.韩澄.京津冀地区传统金工产业布局与协同发展.商业经济研究,2016(2)
更多文章可登陆云投稿http://www.yuntougao.com查看
上一篇文章:“电商扶贫”中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研究
下一篇文章:员工健康管理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