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伦理研究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3-26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塑造专业化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关系着校园稳定和谐。职业院校学生来源途径多,成分复杂,大多个性鲜明,在管理上有很多棘手的问题。为了能够做到合法合理,既保证有效管理,不压抑学生发展,又能提高学生修养、素质,本文希望通过行政伦理来指导学生管理工作,以“责、权、利”相统一为基础,来提高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伦理研究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用人观念的变化,使得近些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生源的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程度,无法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基于这种情况,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伦理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领域中的指导作用。亚里士多德说:“一切技术、规则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因此,以管理与伦理相融合,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伦理研究非常有必要。“良心”“道德”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18世纪英国著名的伦理学家巴特勒认为“良心”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良心,才能进行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因此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加强行政伦理的指导作用。

一、良心型辅导员

高职学生成分复杂,基础素质相对普通高校学生较低,

因此在多数高职学校中辅导员靠班制是公认的工作制度。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他们很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些多年从事教育的工作者通过对毕业生的分析,发现学生大都与自己的班主任、辅导员最相像。高校对于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工作,要以个人品德为主要考量、思想态度和思想品德为主要依据。我们通常说,老师是良心活,辅导员更是,辅导员人品正,学生亦然。作为辅导员来讲,权衡好权、责、利,尤为重要。在学生眼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辅导员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评优评奖、通报处分、学生会班支委干部安排等,处理好自己手里的权力,不以个人偏好施加权力。在奖优评选和班支委干部的选拔上难以避免地掺入自己的个人意愿,通常情况下班级的班长、班委性格多数跟辅导员相似。这不见得是个坏事情,只有自己喜欢的人才用的顺手,才会愿意花心思培养。但是奖优的评选必须严格按照综合量化管理成绩来评选,在这个事情上做到公平公正是很难的,辅导员一定要有道德自律。在一份关于学生对辅导员的道德评价问卷调查中,辅导员收礼办事占有最大比重,学生对此敢怒不敢言,如此工作,有失公允。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辅导员手中,责任重于泰山,不以自身利益而损坏公共福祉或效益,良心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内在标准,建设良心型辅导员队伍,才是真正管理与伦理相结合。

二、传统型学生干部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就是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学生成立特定的自我管理组织,加强对自己的管理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历来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我国早在五四时期就出现了“学生会”这种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形式。事实证明,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不但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减轻了压力,同时能够照顾到青年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因此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关键。加强学生干部诚信、美德培训,降低学生对行政伦理认知的模糊性,学生发展、公共利益等核心价值理念应当成为共同的规范。学生个体美德建设应侧重于培养其公共权力的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培养并提高其监督意识,在伦理和管理结合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应当继续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这种机制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着促进作用,内因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学生管理的各种工作和措施只有获得了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可,方能起到实效,学生才会心悦诚服的接受。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加强学生个体对学生管理模式的认同感。

三、服务型管理组织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规章、制度是手段,教育、服务是本质。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需要重视行政伦理指导,转变工作理念,由管理学生变为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坚持公平和正义,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有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就是不出事便是工作最好的成绩,习惯性地把学生当作无意识的被管理者,冠以自己认为的对错观,硬性地干涉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工作理念,从消极有所不为而无害于人到积极的有所为而有益于人,主动服务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规章、制度、设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教育中学生是主体,其他都是客体,客体是为主体服务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学校建设、学科建设中体现出来。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与学生管理模式之间建立一种难得的默契。

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家们认为,人们学习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自己的内化成为圣人。这对于管理者、辅导员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行政伦理主体和客体都需要做出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合法、合理、和谐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伦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4):236-237.

[2]顾明高.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48-49.

本文摘自《文理导航》杂志。



上一篇文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策略探索

下一篇文章: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质量的提升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