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时间:2020-12-03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与培养的关键阶段。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的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文章总结了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了科学安排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田径训练,训练强度
田径运动由来已久,在对国家或者地区运动水平的衡量中,田径运动水平已经成为重要的标准。基于此,大部分国家纷纷进行田径运动员的培养,在田径运动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方面提供一系列支持。最近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也得到社会的关注,在进行大量努力和反思与改进等之后,田径运动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依然无法与体育强国相抗衡。在田径运动人才的培养中,初中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阶段。而现实中很多体育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的田径运动训练方面,选择的方法、采取的态度都有不科学之处,尤其是训练强度偏低、训练量过大,无法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训练效果不甚理想。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立足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定科学的田径运动训练方案,通过合理的田径运动训练,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技术水平,一方面培养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一、田径运动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中, 田径运动是最基础的一部分,是以人类生存技能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运动项目,项目动作涉及到走、跑、跳、掷等。进行田径运动训练对于学生而言意义深远,比如可以更全面地挖掘学生潜在能力,赋予学生健康的体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主要是对学生的爆发力进行训练,例如要求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一千米跑步测试,所以训练量和学生运动的时间和运动距离等相关,影响学生训练结果的因素比较多元化,比如训练强度、训练量、训练侧重环节等。按照现有的理论可知,如果控制训练强度,在既定的时间里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就需要增加训练量,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彼此制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长跑项目训练中,假如不提高训练强度,只增加训练量,学生往往无法顺利地突破身体极限,不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持续性增强。所以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增加训练强度,比如进行百米短跑项目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爆发力。总之,教师对学生田径项目的训练中,需要处理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
二、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训练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非常重要,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训练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科学性,良好的训练方案能够在学生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比如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力,促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常见的有如下四点:第一,社会影响因素。我国最近几年开始重视田径项目,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对其重视度还需要提升,田径项目训练体系不够完善,训练方法、训练目标等不够统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体育教师进行田径项目训练的时候,可供参考的制度、标准、目标体系等都相对匮乏,不利于教师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科学把控。第二,家庭影响因素。我国很早便开始进行教育制度的革新,不足的是还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教育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目前很多家庭依然过度强调学生的成绩,在学生田径运动的训练和体育技能的提升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比较少。在家庭不配合甚至反对的情况下,学校成为学生进行田径项目训练的主要场所,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很难保证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合理性。而初中阶段学生的田径项目训练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阶段没有进行有效的田径训练,则学生的田径潜力便难以挖掘。第三,教师影响因素。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需要教师拥有完善的知识系统和一定的教学能力,熟悉田径项目,掌握田径动作标准和技术等,才能够指导学生展开有效的田径项目训练。现实中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的知识系统并不够完善,教学能力也一般,无法保证田径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尤其是体育教师不仅要负责田径项目的训练,还需要负责其他体育教学课程,需要体育教师备课,制订教学方案等,教学精力有限,对于田径训练方面,很多时候无法兼顾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训练效果自然不甚理想。第四,学生影响因素。初中田径项目训练中,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接受训练,才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田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机能。我国市场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极大改善,部分学生劳动、运动时间都减少,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体育锻炼中,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这样的情况下,田径训练中要降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对于整个田径项目训练而言非常不利。
三、科学安排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方法
第一,健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机制。良好的机制是推动初中生进行有效田径训练的保障,这一机制的建设需要初中学校领导者和初中体育教师一起进行分析,也可以与其他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在初中田径训练方面,确定训练方案,包括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训练目标等,通过制度规定,避免体育课被其他课程占用,保证田径训练的时间。另外体育教师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学生身心特征和兴趣习惯等,制定差异化的田径训练方案,对于身体机能较强的学生,提高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对于身体机能一般的学生则有所下调,对于身体机能较差的学生,要进一步控制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在制定田径训练机制之后,学校领导还需要监督这一机制的执行,对体育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为学生田径训练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
第二,科学掌控田径训练中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田径训练效果和训练过程中教师设置的训练强度、训练量息息相关,加大训练力度,增加训练量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但是可能会有损学生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于身体机能一般和较差的学生来说,更需要控制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设计出科学的训练方案,对于运动能力不同的学生,确定差异化的训练方案,保证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科学性。另外考试方面,也需要将田径项目纳入到体育考核范围中,让学生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田径运动成绩。
第三,提高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训练的趣味性。田径训练中,涉及到的运动类型主要是走、跑、跳、掷等,一般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训练,对此,大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比较低,不管是课堂知识理论的学习还是操场上进行实践活动,表现出高涨热情的学生只在少数。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田径训练,比如可以将田径训练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几个学生一个小组,相互监督,相互指导等,对学生动作进行耐心指导,及时给予鼓励等,通过不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主动进行田径训练中,训练结果才会更理想。
四、结语
田径运动训练中,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展开田径训练的时候,必须要控制好这两方面因素,按照学生的身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训练方案,才会推动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提升学生田径运动能力的过程中,让田径运动在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身体素质强化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见.浅谈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亚太教育,2016(13):47.
[2]吉剑锋.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析[J].成才之路,2015(34):85.
[3]刘道彪.论如何做好初中体育田径训练[J].新课程:中学,2015(8):43
本文摘自《文理导航》杂志。
上一篇文章:初中音乐欣赏课中渗透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思考与研究
下一篇文章:关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