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11-09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至关重要,然而现在却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师生都对它产生了厌恶、畏惧、排斥的心理,如何让文言文重新焕发出生机,走出教学的困境,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文言文教学,语文
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一,它历来在语文教材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文言文的比重必然会增加,曾经是“得数理化者得天下”,未来可能是“得文言文者得天下”。其二,文言文是我国非常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是一笔非常可贵的文化遗产,不可束之高阁让它成为绝学。其三,选入我们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得到了几千年以来一代又一代有学之士的认可,是大浪淘沙后的金子,其中蕴含了很多的人生智慧。我们应该让古人的智慧为己所用,让它来启发我们的智慧。
但现在文言文教学却面临极大的困境,其表现为:第一,学生缺乏兴趣,对文言文避之不及,上课昏昏,考试懵懵,长期下来,学生似乎对文言文学习的感受就是“没劲”,吃力又苦恼。第二,教师文言文教学费劲,尽管讲得唇干舌焦,但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沉闷,如一潭死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长期下来,不仅是学生,连同老师,对文言文都会产生厌烦、畏惧、排斥的心理。很多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感受就是“力不足”。究其原因就在于:第一,文言文学习环境的缺失,它已成为历史,并不是现在的通用语言,而且在小学教育中比重几乎为零。所以我们读起来会晦涩难懂,对文言文或多或少会失去一些亲近感和认同感。第二,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和机械化。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注重文言文字词和句式的讲解。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果把这种做法变为文言文教学的全部和唯一,将是瞎子摸象,远离文言文教学的真谛,从而使文言文失去它的独特魅力。
如何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答案显而易见,即让学生爱上文言文。那如何让学生热爱文言文,愿意亲近它,并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关键就是要让他们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而这个责任无疑就在教师身上。笔者在教育前线有20年的时间,长期思考如何教好文言文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获得了一些心得,现整理如下。文言文教学不可只重视言而不重视文,也就是教师切不可只抓背诵和字词句式。固然字词句式也是教学的一个部分,也很重要,但如果教学内容单一化、机械化,必然极大制约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兴趣,使学生丧失思辨能力,机械化地记忆知识,枯燥又容易遗忘,也将使文言文教学走入死胡同。教师应该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把它当成一篇美文进行欣赏,让学生能感受到文言文的美。要知道文言文蕴含了许多的人生智慧,这种智慧经受住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考验,因此我们读这些文言文,不能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古人的智慧,学习书中的道理,拿书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历程不断地相互印证,不断地去思索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前人的智慧,最后将书上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让古人的智慧为己所用。如何挖掘古人的智慧,我的做法有这些:第一,巧设问题,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养生之道,为什么却从杀生开始?庖丁的解牛之道是什么?我们要养护的难道就只有解牛的刀吗?通过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理解文中要传达的人生智慧。再比如,《逍遥游》中,我们可以这样设置问题:鲲可以化为鹏吗?为什么不是从鹏化为鲲?鹏在空中发现了什么奥秘?鹏是逍遥的吗?再比如《六国论》中,苏洵提出赂秦则力亏,六国的君臣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明白,为什么要赂秦?而对于六国为什么灭亡,历来都有不同的论述,你觉得谁的观点是正确的?《项羽之死》中,项羽想活,所以他会突围,那为什么在可以活的情况下,他又想死?通过问题的设置,不仅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要知道,即使你读了再多的书,记得再多的标准答案,得到了再好的成绩,如果这一切是拿思辨能力去交换,都是不值得的,因为思辨是一切智慧的开始。第二,教师要有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语言能力。同一个道理,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效果也绝对是不一样的。比如要表达人类命运息息相关这个道理,老子会说:“功成弗居。”鲁迅会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泰戈尔会说:“当发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唐·约翰会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同样地,我们在讲解文言文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新鲜,更贴近学生这个年龄的语言或能体现教师自己个性魅力的语言来解读文章,学生会更感兴趣。第三,每篇文言文学完后,一定要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并印发出来,让同学欣赏,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能激起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当然,读后感要规定好题目或主题,这样学生目标更明确,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会更加上心。
我一向认为,要让文言文教学焕发出魅力与生机,主要责任就在教师自己身上,因为有很多外在的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让学生能爱上文言文,要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切莫“以其昏昏”却要“使人昭昭”。只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文言文教学一定能成功开展。
本文摘自《文理导航》杂志。
上一篇文章:借助信息技术,演绎精彩课堂
下一篇文章:解析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双创课程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