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7-02
摘要:数学具有着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好数学不仅需要教师的灵活性教学,最关键的就在于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培养起数学逻辑性思维,才能运用这种思维,深入的、多层次的去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这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数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相对而言,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也无法完全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整体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在此,文章就详细的分析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论述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
一、引言
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数学也积极调整了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学观念,并在具体的教学中融入了很多新颖的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但从本质上将,数学是一门形式科学学科,是以研究数字关系、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为主要内容的,涉及到的公式、原理、运算方法多且易混,抽象性、逻辑性强,而小学生本身就处于心智发展的初级阶段,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与阅历匮乏,在对事物进行认识和了解的过程中也基本都是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因此数学的学习对他们来讲较为困难,这样就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源泉,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只有培养起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才能实现学生从数学具体情境中过渡到抽象问题的解决中,才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去了解数学知识、延伸数学知识,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仍旧扮演着“领导”的角色,脱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为了赶教学进度,过度关注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没留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探讨、消化知识,并与教师产生互动,学生理不清知识点,也就会在答题时无从下手。这就说明教师对新课改的要求认识不全面、不透彻,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会与初衷相差甚远。
2、教学方法不恰当。首先很多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添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但对“度”的掌握并不科学和到位。有些会完全的将课堂放给学生,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也没有学到知识;另外,教师在采用一些数学思想或者教学方法的时候没有因人而异,而是“一刀切”,不管学生符不符合条件、是否具备接受能力,只是一股脑的将这个方法教给所有学生,有些学生适用,有些就不适用,那么整体上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些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去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就会将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数学化,用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它;在学习数学中,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能从多角度、多层次的去分析、推理数学知识,并结合自己所学将知识延伸,使得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学生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加大,并且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种能力与知识相结合,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提出更加有创意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从而为后续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维基础,学习起来会更加容易。
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以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触摸来感知知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和形象。比如“路程”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火车过桥”的情境来启发学生。有一辆火车长9米,要过一座桥长15米的桥,从车头上桥的开始,到车尾离开桥,需要3分钟,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学生会想象这个场景,并将它画出来,那么每个环节都会清晰地展现在纸上,学生将自己坐车的场景予以还原:车头上桥开始就已经开始计时了,当我们坐的车车尾离开桥后,整个路程才算完整,这就说明总的路程是9+15=24米,用了3分钟,那么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这个公式就很容易算出24÷3=8米\分钟。这样的模式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督促学生进行了思考,从而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2、以教材的挖掘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那么教师应该深入教材,从中挖掘数学资源,让学生运用不同思路和解答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计算。125*24,部分学生会直接运算:125*24=3000;那么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形成简便运算?学生就会根据题目去思考。有些是125*(8*3)=125*8*3=3000;有的则是125*(20+4)=125*20+125*4=2500+500=3000。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形成的一个过程。另外可以提供一些数字:"1,3,9,27,()。"让学生观察概括出这列数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51)。
五、结语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尊重学生学习特点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让他们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娟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
【2】杨万桥.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对学生创造力影响研究[J].教学信息.
本文摘自《文理导航》杂志。
上一篇文章: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优化方法简析
下一篇文章: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和兴趣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