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德国《中国战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研究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4-16

摘要:2015年,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发布《中国战略(20152020)——与中国研究、科学、教育合作战略框架》(简称《中国战略》),系统地阐述了20152020年间德国与中国在研究、科学、教育和创新领域进行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措施。本文从分析德国《中国战略》中职业教育相关内容,研究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提出我国职业教育针对该文件的应对方案,构筑中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愿景。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

借助《中国战略》的发布,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国战略也更加清晰和具体,它是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战略的遵循和延伸,是结合对华双边合作战略总体需要,更是针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态势和合作诉求的直接呼应。

一、《中国战略》中职业教育的背景和目的

为协调对外合作行动、整合对外合作资源,2013 7 月,德国发布了《联邦政府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战略》,就“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决定要素、联邦部门的补充性措施、联邦政府的战略目标、工具手段和主题、德国国内的重要伙伴、国际合作的成功因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协调机构建设等七个方面做出了系统的梳理和约定。综合《联邦政府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战略》和《中国战略》两份文件可知,德国职业教育中国战略的目的主要是 :在协助中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推广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影响职业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 ;形成德方内部立场协调和资源整合机制,以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对华合作 ;满足德国在华企业的人才需求,并为德国企业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创造条件 ;选准职业教育合作载体,扩大德国职业教育产品和服务的对华输出 ;借助合作过程中形成的众多主体之间的对话机制,为拓展和带动其它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与《中国战略》中的其它领域略有不同,基于对自身职业教育模式的高度自信,德国职业教育中国战略所体现的更多地是德国经验和模式的输出,更多地是将中国视为一个接纳德国标准、购买德国服务的市场。在服务德国在华企业,以其为引领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寄希望能够依靠中国进一步拓展中国周边市场。

二、《中国战略》中职业教育的具体举措

《中国战略》旨在深化对华合作关系,对华战略提出 35项合作措施,其中 3035 项涉及职业教育合作,包括加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合作,发展职业教育地方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在华德国商会作用,通过项目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建立统一的项目、机构和人员数据库,推动建立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与中国同行的可持续性合作关系,提高“德国培训”品牌影响力,促进德国培训服务出口。根据内容重点可将其进一步归纳为四大类别 :

(一)任务总体概括

加强质量保障方面的合作(对应措施 30)该项措施是任务总体概括和全局性举措,德国寄希望通过此项措施渗透德国职业教育的五项核心原则(社会伙伴、企业和政府密切合作的多元治理机制,寓于职业结构和工作过程之中的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包括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标准、考试标准在内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与认可,高素质职教师资,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研究与咨询),在中国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校企合作、试点示范项目过程中施加系统性影响。这一举措会对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及质量保障产生积极推动,但中方也要注意避免在职业教育标准制定、培养模式改革、考试及证书体系、师资培训等领域被德方主导,从而侵蚀中国自身权威性的风险。

(二)内部机制建设

整合德国职业教育资源的举措(对应措施 32 33)为整合资源、协调立场、挖掘协同效应,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能力,德国政府专门建立了多个协调机构 :2013 年底,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设置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合作办公室(GOVET),承担跨部门圆桌会议秘书处职能,协调联邦政府与行业协会、工会等主体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行为,同时负责维护德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项目数据库 ;2013 9 月,将原联邦教研部职业教育国际营销办公室(iMOVE),调整为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一个业务部门,同时负责维护德国教育和培训机构数据库 ;2014 年,由联邦教研部资助建立 VETnet(德国商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球合作网络),旨在整合包括中国、巴西、俄罗斯、意大利等在内的 11 个国家的德国驻外商会(AHK),依托 160 余家德国本土工商会和全球驻外商会的支持,共同开发适用于海外的职业教育方案,并在当地协调校企资源组织实施。以上机构虽为全球合作而建,但鉴于中国职业教育对德合作需要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上述机构均将中国作为工作重心。其中,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被德方认定为联邦教研部在中国的职教合作联系机构,也作为中国特别是地区层面合作伙伴的联系人。该机构背靠德国政府和众多职业教育机构,身处 160 余家商会网络关键节点,坐拥 2600 余家德国在华企业,面对大量的中国职业院校,扮演着对华职业教育合作执行枢纽的角色。

(三)合作载体选择

在中国省域层面开拓职业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注重促进德国教育和培训课程的输出以及证书认证考核等(对应措施 31 35)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省级统筹和主导模式创新的特点, 《中国战略》强调将根据需求加强与中国省份的合作。迄今为止,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和 GOVET 已在开展系统的德企需求和意愿调查,开展了众多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合作项目已分布到十余个省域,合作模式主要为两大类 :一是为全面合作,德国工商大会提供培养方案,协助进行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合作企业,全程伴随指导教育教学过程,组织结业考试和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为局部合作,德国工商大会仅提供培养方案和过程要求,负责组织考试和发证。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已为此在中国按德国模式组建了职业教育委员会、考试委员会和围绕专业建立了师资团队,将逐步影响中国职业教育的组织结构。

(四)职业教育研究

推动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在职业教育领域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可持续合作关系(对应措施 34)作为职业教育的政策基础和实践因应,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研究一直是德国引以为豪、领先全球的领域,是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将中国作为最大的职业教育市场,还是作为最剧烈变革的职业教育实验市场,中国都为德国职业教育学术界提供了最现实、最丰富的研究素材。聚焦德国职业教育的五项核心原则,加强质量保障方面的合作,概括了德国职业教育中国战略的最主要任务,也涵盖了中国当下最希望突破的瓶颈。可以说,双方对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兴趣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但迄今为止,与德国职业教育研究体系完备、机构众多、各有侧重的格局相比,中国的职业教育研究无论从机构设置,还是研究水平上都有相当的差距。仅就在中德职业教育研究合作中扮演主导角色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而言,与其地位对等、能力匹配的中方机构尚不存在。

三、《中国战略》中职业教育举措的应对建议

德国的职业教育质量之高是举世闻名的,中国也愈加认识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此作了重要指示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从中国职业教育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借鉴德国经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中德两国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上已经达成了重要共识 :“双方将进一步总结合作经验,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和吸纳各种力量和机构参与和支持中德职教合作。”在这条总纲的指导下,我们应对这次的《中国战略》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合作提出的六条具体举措,逐条进行专业性的、针对性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对德方进行回应以及推进两国职业教育的经验交流。我国与德国职业教育有着良好的合作传统,从 1980 年代就开始学习借鉴“双元制”经验,近年来保持了合作的良好势头。与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合作旨在体现双方合作需求点的对接,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

(一)加强完善国家政策主导,开展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对话

加强对德合作的顶层设计,我国教育部可与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就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系列问题开展政策对话,鼓励我国职业院校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与交流。

(二)推动建立地方合作机制,深化中德省州层面务实合作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教育大部分权限归属各州。鼓励支持我国有合作意愿的省市与德国相关州签署职业教育合作协议,通过项目补贴、资质认可、资源共享等机制,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务实合作。

(三)推进引导理论研究体系,设立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标准研究项目

法律和标准是德国双元制成功的保障。德国的技术工人之所以素质高,为世人所称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有严格严谨的国家职业标准(德国称“培训条例”)作为支撑。我们可以与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所合作,对德国职业教育标准进行研究,翻译出版德国培训条例。德国职业教育法实际是一部产业教育法,内容不涉及学校职业教育,深度研究解读德国职业教育法对推动我国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四)支持拓展校企合作项目,鼓励与在华德资企业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是企业主导的职业教育。我国教育部门可与德国相关驻华机构合作,由其对可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在华德企和企业培训师傅资质进行认定,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遴选临近的职业教育学校与在华德企合作。与在华德资企业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方也有这方面的积极性。(五)着力推行赴德留学创新,实施学徒师傅证书留学项目德国“师傅”称号久负盛名,对职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根据德国国家资格框架的资格等级划分, “师傅”资格相当于本科学历。可选派一批有实际经验的中职和高职毕业生由教师带队去德国当学徒,完整接受三年制或四年制“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师傅资格证书。按照平等互惠原则,学徒和师傅留学学习培训时间较长,一个学徒或师傅留学名额可折算成若干德国短期来华留学或访问名额。在中德深化合作的战略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引进德国丰富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以及德国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示范性省份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先行试点,推动以企业为导向,具有灯塔效应的中德合作培训项目,积极加强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在职业教育领域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可持续合作关系,加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

参考文献

[1]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EB/OL].(http://www.fmprc.gov.cn/web/zyxw/t1290296.shtml),2014.

[2] 李庶泉.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现代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7(16).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3/content_5004093.htm).2015.

[4] 五位大国工匠畅谈“匠心归来”—新华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8/c_128941052.htm).2016.

本文摘自《文理导航》杂志。



上一篇文章: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文章: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