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3-19
摘要:偶像崇拜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如今的偶像崇拜概念与过往的不同,作为高知群体的女大学生对当代的年轻偶像持有强烈的崇拜意识。文章通过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偶像崇拜现象及原因分析,探讨偶像崇拜的心理机制,试图寻找出针对女大学生群体更完善的教育对策,帮助女大学生探索出更加理性、更加积极向上的崇拜方式。
关键词:女大学生,偶像崇拜,教育对策,心理机制
在如今大众传媒发达的时代下,人们可以借助网络密切关注偶像的日常生活,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偶像与粉丝的亲密联系,粉丝的参与式陪伴加深了对偶像的崇拜。大多学者认为偶像崇拜是心理认同和情感寄托的形式,换而言之是一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外在形象,价值观,行为模式的高度认同,粉丝对于偶像行为通常会以模仿的形式来表达崇拜之意。据《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大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结果表明有近75%的大学生有自己的偶像并且大多为偶像明星,并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了重大影响。[1]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日益盛行,在积极方面会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但是非理性的偶像崇拜行为将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近年来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得到了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崇拜行为突出的女大学生得一系列崇拜行为引起了学者得重视。
一 偶像崇拜概念及特征
(一) 偶像崇拜的概念界定
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古往今来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偶像。通常来讲,偶像崇拜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某一对象表现出欣赏、钦佩、高度认同等心理,从而引发了关注、模仿、依恋等行为。弗洛姆指出偶像崇拜是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这种幻想常被过分的强化或理想化了。[2]偶像是个体或群体高度认同并欣赏、钦佩和向往的形象化的人格符号。时代不同,大众偶像的代表人物也会发生变化,根据偶像存在的真实性分为了虚拟化偶像与真实性偶像;根据偶像的影响力分为国际偶像与民族偶像;根据偶像的性质分为生产型偶像与消费型偶像。本文着重探究女大学生对于“消费型偶像”的崇拜行为分析以及教育对策研究。
(二) 偶像崇拜的特征
偶像具有认同性、完美性、符号性、时代性五个特征,崇拜本身就具有高度认同性、极度迷恋等特征的行为。偶像崇拜综合二者演化成人们疯狂的“追星行为”,人们通过密切关注偶像,分析偶像的言行举止并进行模仿以及全身心的投入。因此有学者认为偶像崇拜具有直接模仿性、全盘接受性、沉湎式依恋、满足虚荣等特征。[3]
二 女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概述
(一) 女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普遍性
女大学生在整个具有偶像崇拜行为的庞大人口基数下都显得尤为突出。根据中文互联网数据咨询中心的调查数据来看,在调查群体中追星平台的用户男女比例接近3:7,有67%的用户来自18~28岁的年轻人用户整体学历水平偏高,有近90%的用户接受过高等教育。[4]根据2018年粉丝白皮书中的数据得知有71.2%的微博活跃粉丝为“90后”,“90后”撑起了粉丝圈半壁江山,女性粉丝在娱乐明星方面的关注度高于男性,微博活跃粉丝中有61.1%为女性,在调查群体中有近71.2%的粉丝为大学生。[5]结合上述数据结果分析得知女大学生是追星的主力军,女大学生偶像崇拜的行为普遍存在。
(二) 女大学生粉丝的非理性行为
1.天价应援
应援文化是源自日韩的一种以偶像明星为载体举办的一种互动行为,目的在于为自己喜欢的偶像加油助威。通常来说“应援”活动包括线上与线下活动,线下的应援主要是演唱会和重大活动的助威,线上的应援则包括话题关注度、点击量,榜单投票等等打造数据的行为。
粉丝的应援活动表达的是一个群体对偶像的支持与喜爱,在一些粉丝看来“应援”是偶像身份的一种认同,应援水平的高低也成为偶像间的不良竞争。大众熟知的新生代偶像TFBOYS队长王俊凯18岁成人礼之际,强大的女粉丝群体不惜重金为其偶像应援,联合37个粉丝团体的力量为王俊凯应援,购买18颗星星,米兰18米环城主题电车,18架无人机集体庆生,国际名城的投放应援等等疯狂的应援行为。不仅王俊凯的粉丝展现出了天价应援的气势,如今许多的流量明星的粉丝都追捧天价应援,目的在于凸显偶像的身份,这种疯狂的天价应援是被物欲绑架了的表现,粉丝盲目的追逐豪气的应援却没有想过自身的生活状态,一些相关报道称4名女大学生为在地铁投放偶像的广告进行网络贷款,负债累累。
2.沉湎式依恋
女大学生的阶段特征表明对于偶像具有过度的情感寄托与依恋。目前粉丝了解偶像的主要平台是微博、超级星饭团等主流追星平台。女大学生在微博超级话题的签到、发帖、参与投票、转发、评论等等日程关注工作中会投入许多时间,一旦偶像有相关作品发表,女大学生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关注和欣赏。一些偶像养成类节目会组织投和集资活动,例如《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公开集资行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粉丝却认为一步一步支持着偶像,陪伴着偶像,为偶像打榜集资是我应该做的事情。粉丝已经把自身与偶像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粉丝的参与式陪伴以及拟态亲密关系的建立造成了偶像与粉丝间的关系稳定,一旦粉丝期望完美偶像的人设倒塌,粉丝便会认为偶像有欺骗行为,粉丝内心将会不平衡。物极必反,难免粉丝会做出出格的行为。例如鹿晗的女粉丝知晓了鹿晗谈恋爱的事情后难以接受,居然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3.全盘性接受
粉丝对于偶像永远是支持、包容的态度。偶像崇拜本身就具有极度钦佩之意,粉丝认为自己的偶像是完美的个体,这也是俗称的“粉丝滤镜”。一般来讲粉丝若只是关注自己的偶像,无限的包容也并无大错,但是一旦涉及第三方,粉丝的表现便不如人意。有些艺人间的正常互动会被粉丝误会,一些不理智的粉丝便会对其进行网络暴力更有甚者会人肉搜索相关人员。这些一心维护自家偶像的粉丝在不知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便口出恶言,伤害他人。女大学生作为偶像崇拜群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当规范自身行为,做到实事求是,自觉抵制网络暴力。偶像崇拜是一件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是我们应该展现出积极的一面,助力社会的发展。
(三) 偶像崇拜的正能量
优秀的偶像作为粉丝崇拜的对象,偶像的正能量行为对于粉丝来说具有一个积极的榜样作用。偶像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粉丝的生活态度,偶像越成功粉丝就会越努力想成为与偶像一样优秀的人,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影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偶像号召力。众所周知的古天乐先生除了演艺事业之外还热衷于慈善公益,他成立了“古天乐慈善基金会”,同时在贵州等地捐赠了80多所学校,他本人热爱公益的善举影响着粉丝;黄晓明先生认为慈善不仅仅是一个习惯,还是一项事业,他创立了“明天爱心基金”,十五年来一直捐赠物资,对于一些慈善工作经常亲自参与,是一个真正以慈善为乐的偶像。这些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偶像热衷于慈善事业,极力宣传慈善事业,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号召了他们的粉丝甚至其他热爱慈善公益的大众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一起为更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
三 女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
(一)女大学生的情感满足
女大学生远离家乡开始自己独立生活,来到陌生的环境没有了家人的关心,因此需要父母以外的人来弥补情感上的缺失,使得自己获得情感满足。随着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越来越注重个人情感层面的追求,偶像便成为女大学生情感依赖的对象。女大学生对于偶像的选择更倾向于情感的寄托,不再只欣赏其表面现象,而是更加注重偶像的内在品行。女大学生在独立的过程中向往着爱情的美好,这一群体的偶像崇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对于异性的追求,一种情感本能的冲动。如今的娱乐文化公司以及综艺节目都在极力打造偶像,新兴的偶像无论是在外表形象上还是言行举止等思想品质上都具有新时代优秀青年的内涵,加上娱乐经纪公司的良好包装把新兴偶像树立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同时与当代大学生年纪相仿,都面临着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粉丝与偶像的关联,让粉丝容易对偶像产生情感依赖,借助于互联网的信息化使得粉丝能及时获取偶像的信息,粉丝得以高度参与到偶像的工作生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
(二) 女大学生的群体需要
偶像崇拜行为本身就具有群体性,虽然女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是自主选择的结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众心理的影响。在大学校园里女大学生的聚集难免会讨论到关于偶像的话题,在同一个生活环境里就需要与同伴友好相处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若是大家对于当代流行的偶像明星了解颇多,个别同学根本不了解其中缘由,这就与大群体没有共同话题,个别同学为了自己交友环境更加舒适便不自主地去了解大众喜闻乐见的偶像。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具有自主性,虽说不是容易被他人影响但是在面对现实社会时会选择随大流,接受大众的选择。女大学生的群体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盲目的,她们有独特的偶像选择观念,偶像的各项指标都会在她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做出合理的偶像选择,女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是感性与理性并存的。
(三) 女大学生的自我投射
投射理论由安娜·弗洛伊德提出,她认为投射是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情感、想法或者愿望,换而言之就是把自身不被他人所接受的行为、欲望转移到他人身上。共情与移情正是自我投射的两个方面,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原本是一种应用于心理分析的技术并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条件,但是许多学者对于共情有着独到的阐述,Mayeroff(1971)认为共情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6]女大学生对于偶像的密切关注似乎已经把偶像融入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当粉丝获取了偶像的相关信息后就会做出与偶像一致的行为或者相同风格的行为。例如当代偶像吴亦凡发布了《大碗宽面》单曲发布后引来网络热议,当天某外卖平台数据显示售出9万多份面食,搜索高达85万。这一现象表明粉丝对于偶像的行为等具有明显的共情行为,做出与偶像一致的行为,让粉丝自己参与到了偶像的生活,进入他的世界。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花季,对于年龄相仿的异性偶像更容易产生崇拜行为。优秀的偶像不仅是女大学生共情的对象还是移情的对象。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感的孤独就会促使这一群体集中关注优秀的偶像,陪伴偶像的成长,把自身的真情付出转移到偶像身上,同时也从偶像身上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补偿。长此以往,女大学生便由衷迷恋偶像,崇拜行为不止尽。
(四) 我国文化监管制度不足
我国目前的文化市场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文化市场的从业要求较低,难以保证相关人员具有正确的三观。偶像崇拜行为本身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女大学生的偶像可以是富有涵养的文人学者,也可以是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从相关数据结果显示来看大多数女大学生更倾向选择演艺明星,这就要求我国文化市场加强演艺人员的从业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例如柯震东、房祖名、文章等具有劣迹行为的艺人,不能够为女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相反喜欢他们的女大学生还会为他们辩护,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得到大众的原谅,这些不正确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各类偶像养成类节目模式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女大学生的喜爱为节目增加了经济价值但是也引导了女大学生崇拜虚有其表的年轻艺人。女大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帮助偶像C位出道,这种不正面的偶像崇拜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相关部门了解后立马做出了决策,严格管控平台集资行为,努力改善我国文化环境,引导女大学生理性追星。
四 女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教育对策
(一) 高校完善文化建设
1.营造创新的文化环境
女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大学校园,结交的朋友大多也是同龄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没有完全建立,极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高校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应该积极营造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各学生组织、社团立足于引导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偶像崇拜观念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例如关于偶像选择的辩论赛,开展关于优秀偶像的精彩人生的分享活动。各学生组织发挥自身的优势号召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通过深入了解优秀偶像的先进事迹学习偶像的正能量,加强政治思想引导,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优秀的新青年。
高校学生组织加强对女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普遍意义上来讲,每一个粉丝都有自己的所属粉丝圈,在大学环境能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粉丝圈,由粉丝团体的组织者进行召集粉丝,建立各种粉丝间的联系,例如粉丝后援会,在微博、天涯社区等公众平台,这些组织的建立是目的在于快捷、高效的增加偶像相关信息的点击量、转发及评论数据,在必要的时候集资,号召大家购买相关代言产品,响应偶像的一系列号召,时刻关注偶像的账号动态。在高校内的粉丝群体的行为虽然是自由、自主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学生组织高校相关学生组织可以提出创新的方式把一些粉丝群体组织纳入学校正规的学生组织的管理下,加强对粉丝组织的思想政治指导,管理及规范一些不合理的粉丝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2.高校教师加强政治思想引导
高校的教育应当是开放、包容的,教师对于偶像崇拜现象不应该一如既往的指责,反之应当多加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理性的对待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高校教师的课堂应当是开放、创新的,教学形式不再是教师单一的授课,更多的是由学生做汇报演说,在教学环节里可以适当融入如何理性追星的课题,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便能体会到理性的偶像崇拜。学生理性偶像崇拜的引导问题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应当不断深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的偶像崇拜观念。
(二) 大众传媒加强社会责任感
大众传媒是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对于传播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于一些不良的信息应当选择净化。大众传媒不应该为了谋取平台的利益而大量宣传负面的消息,让大众接收了消极的信息,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众传媒在丰富大众精神世界的同时应当积极宣传具有正能量的杰出人物的成就,例如屠呦呦团队的新研究,袁隆平团队研究新品种的成就等等积极的报道,减少对于偶像明星私人生活的报道。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包括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众,用正确的舆论指引大众,用高尚的精神激励大众,媒体应当始终坚持传播内容的真实性,传播视角的客观性、公正性,坚持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统一。[7]女大学生获取偶像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微博、超级星饭团等大众传媒平台,目前的舆论环境不太理想,微博的众多营销号关注的是娱乐明星的私生活以及明星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女大学生的关注与讨论,粉丝团体的互相争吵严重影响了舆论环境,更有甚者产生了网络暴力事件,大众传媒应当加强社会责任感并对减少一些负面信息的报道或者站在客观的立场报道事件。
(三) 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对于偶像崇拜现象的引导不仅在于外部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个体自身的改变。女大学生应当加强自我修养的提升,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的精神文化需求,选择真正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秀偶像。对于粉丝群体的行为应当谨慎参与,清晰认识自我的现状与任务,减少与不正当的粉丝组织的交流,避免自身的利益受损。女大学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法治观念,自觉约束与自我监督偶像崇拜行为。对于网络上的偏激理论与不实信息减少关注,理性到对待一些片面的言论,切忌盲目崇拜。女大学生的应当提高媒介素质教育,学会判断大众传媒发布的信息。粉丝对于偶像的所有行为都是持有全盘接受的不理性态度,对于网友的个人评价应当理性对待,避免把不良情绪到一些个体,减少粉丝之间的热议和不必要的争论。女大学生应当加强个体的自我教育,努学会独立思考不被他人的言论所影响,坚持自己的客观立场,学习偶像积极进取的一面,努力提升自我。
五 结束语
女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是极其正常的社会现象,偶像崇拜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行为选择。本文通过对前偶像崇拜现象的阐述来分析女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试图从高校教育、大众传媒、女大学生个体三方面找到良性偶像崇拜行为的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华.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状况——“《中国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偶像崇拜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15-17.
[2]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1997(7):2.
[3]杨林.当代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及其伦理引导[D].河北师范大学,2017
本文摘自《文理导航》杂志。
上一篇文章:浅谈中职班主任管理中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下一篇文章: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