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借鉴国外成功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2-17

摘要: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既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关键支撑力量。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基地,职业教育如何改革教育体系,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培育高素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至关重要,也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必须的。本文探析了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职业教育经验,立足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完善法律法规、提升高技能人才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国外模式,人才培养

实现中国梦,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多样化人才。大国工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职业教育为中国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培养各种人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由复苏走向崛起,国务院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发的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技术与职业变革,给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重任的职业教育赋予了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1]。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劳动者技能与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体系和丰富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2]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对生产制造的产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是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超越的职业文化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的重任,应将“工匠精神”渗透于专业课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贯穿于整个技师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3]。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推动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迈向中高端需要精致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突出主导产业的优势需要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品质[4]。工匠精神是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保障。与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优势正在衰减,粗放式、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增长方式难以持续,急需具有工匠精神的领军型人才和高质量人才。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支柱,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工匠精神培育,以质量、技术、品牌、标准、服务等方面的新竞争优势,逐步向高效型、集约型、技术型的增长方式转型,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育,而轻职业兴趣和职业尊严的培养,更多是培养熟练工人。职业教育改革,应将工匠精神融入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发展他们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不仅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同时注重精神领域的发展,培育学生职业态度和道德品质,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职业教育需要重振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发达国家成功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职业教育逐步得到发展[5]。工业革命至今,欧美国家的职业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其贡献得到全社会普遍认可,不少国家甚至把职业教育视作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注重逐渐建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6-7]。职业教育是美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职业教育特点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较为翔实完备的法律法案,这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19621976年间,美国国会连续4次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的法案,借由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和推进职业教育,使得美国的职业教育非常先进。其二,交叉式管理体制,重视合作教育。美国由联邦政府制定法规,各州政府下设职业教育委员会根据地方特色制定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通常情况下,联邦政府对各州的职业教育没有具体管辖,而且,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上也有相当大的自主管理权。在美国,职业教育的运作,经常采取合作办学的形式。企业公司、服务型机构等校外机构积极与学校合作,在对学生进行完善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还拥有相应的生产实践。办学主体多元化是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第三个突出特点,其办学主体主要来自六个方面:①社区学院,由当地社区主办,与地方公立学校体系相互融合。学制包括四个学期,共计两年,授予毕业生副学士学位。②技术学院,提供相对面向职业需求的技术教育,主要将学生培养为技术性人员或职员。同样授予毕业生副学士学位或相应的资格证书。③地区职业学校,仅提供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不以考取高一级学院教育为目标,毕业生只授予毕业证书。④高等院校附设职业技术课程,完善高等院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衔接,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互结合,适合于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技术工人。⑤工业管理学院,是一种发源于美国,目前正向其他国家普及的职业教育模式。这一方式主要通过企业和大学之间合作,培训企业急需的专业管理人员。⑥非正式职高课程及暑期学校,针对社会各种类型的人员提供的非正式教育,非常适合社会各阶层各职业人员对提高科技水平、理论知识水平、职业技术水平的需求,为他们升职或转岗储备知识和技能。作为制造业强国的德国,其职业教育也被认为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典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先进的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经验在全世界被广为采纳。我们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一,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引入高水平教育工作者,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非常先进的层次。第二,设立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级专科学校,在课程内容上,侧重于应用技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大量培养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和高技术型工程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第三,高等技术学院实行二元制培养体系,将培养过程分在学校校内和工厂车间两个部分,保证学校理论性教育和工厂中的实际操作能够有机紧密结合。第四,成人职业培训,作为社会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可以依据市场和国家的需求积极调整办学内容、扩充办学主体,不仅能过做到顾客满意,又能全天候多层次多角度地为社会提供技术人才。综上,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依托于先进的科技发展、经济理论发展、管理理论发展多个层面,跟踪市场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教育体系。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则另有特色。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接受了美国的现代化改造,其原有的日式基础教育被美式教育所取代。但是日本保留了其极具特色的工业高中和农业高中。日本工高的教育模式不同于普通高中,对学生的培养以日后成为优秀的车间领袖为目标,而考取难度也往往高于日本一般性高中。学制相较于一般高中更长,长达四年。在经过前两年的理论教育之后,学生必须深入车间,学习大量的实际操作。经过两年的严格锻炼,学生已经具有了优秀的实际操作能力,甚至能为一般的车间工人提供相当的技术支持。在日本,工高毕业生往往在毕业之前就已经被企业签约,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而日本又采取终身雇佣制,解决了工高毕业生的后顾之忧。这样,这些拥有先进技术的学生在进入车间之后,可以把先进的操作技术和理论知识更加有效快速的普及给一般工人。这极大地提升了日本的工业人口素质,让日本的制造业居于世界前列。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思考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以及技能培训教育(技师学院),目前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与高等教育相比,社会上的认同度不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比较弱;②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培养体系不健全。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切实落实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教学质量考评、学生考评以及职业教育升学等方面的制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热情。积极探索高级技术工人的学历认证制度和继续教育方案。

(二)提升高级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学位制度、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就业福利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开辟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改变我国一直以来,职业教育低人一等、技术工人地位较低的社会偏见,围绕经济发展需求和劳动者个人发展需要,把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使得所学的课程和实践内容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互认互通。完善职业培训机构,满足不同人员对科技技术的需求,使其灵活方便地学习,从而实现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重组办学力量,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政府要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大力推行以提高全民终生技能的终身学习战略。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给予自主办学资格的学校以法人地位,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政府加强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及监管职能,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教育方式也要多元化,使人才培养方案及时随着企业的需求而调整,从而保证学生高品质就业。

(四)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础性工作。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由历史原因和社会偏见造成的,因此不仅要提升高级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也要注重提升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给予教师更多外出在学习和到企业实践的机会,掌握行业最前沿理论和技术并及时运用于教学。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招聘高学历、高水平的理论教师,充实职业教育队伍。通过与企业合作,聘请兼职教师,将企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一线技术经验的人员请到课堂,加强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未来一体化教学的需求。

(五)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和个性化教育,探索独特的教学模式。计划内的课程采用阶段培训、弹性学制,工学结合与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阶段性选择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独立性、创造性和协作能力[8]。把教学内容模块化,对接任务化的实践教学,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离不开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对我国国民整体职业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2014-05-02.

[2]刘春林.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市场论坛,2015(01):75-77.

[3]孙宝树.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J].中国机关后勤,2017(10):17-19.

[4]芦羿君.“工匠精神”融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5]郭仲.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与中国高职教育的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82-84

[6]张莎莎.国外职业教育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9):133-134.

本文摘自新智慧杂志。



上一篇文章:浅议慕课在高校推广的前景及可行性

下一篇文章:基于国际认证的商务管理类人才校企融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