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行业博览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献帐号职称政策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云文 > 教育论文

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以豫北职业高中为例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1-10

摘要:目前,职业中学招生困难,生源流失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的原因,也有传统社会轻视职业技术的原因,本文从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中找原因,反思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教育政策的制定既是一个利益分配的过程,又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受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制约,制定职业教育政策需要平衡各种关系,满足农村社会及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农村职业,高中教育,政策,农村职业教育

河南农村职业教育大都是通过农村职业高中实施,在20世纪80年代末,按照河南省的职业教育政策,各县里2/3的普通高中要改办为职业高中。自从改办那一天起,职业高中就面临着招生困难,大量学生辍学回家的境遇。学校为了生存,几度偷偷地变为普通高中,但面临上级机关定期检查验收的行政压力。“本人200057月对豫北20所农村职业高中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是结构性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是:职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职业学校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家长对职业学校的期望。访谈对象主要是学生会干部、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和教务处工作人员,访谈结果是:职业高中的在校生人数占高中在校生总人数的8%10%;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生家长对职业高中的办学状况感到失望”。近几年国家对农村职业中学加大了投资力度,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补贴,免学费,但仍然举步维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的原因,也有传统社会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因,本文从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中找原因,反思职业教育政策的制订与实施过程。

一、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概念解析

根据张乐天教授给教育政策的定义:“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1]这一定义首先强调了教育政策是国家和政党在某一时期对教育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设定的发展目标,是国家和政党的意识形态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再者,教育政策是管理教育事业的一种基本手段,对教育的各个方面及生活其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有影响,学校性质的设定、教学质量的评估、学科的设置及教师的选聘等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按准则行事。刘复兴教授给教育政策的定义:“教育政策是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的、调整教育领域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的公共政策。教育政策的本质内涵可以从现象形态(文本)、本体形态(利益分配)、政策过程(主动选择)、特殊性质四个维度来理解。”[2]这个定义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教育政策不仅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且是用来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同时教育政策也是一个利益分配的过程,不仅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经费,而且受教育的权利,受何种教育、实施教育的机构都由教育政策规定。职业教育政策作为教育政策的分支,也遵循教育政策制订、实施的规律,它用来指导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行为规则。职业教育政策更加突出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地域性强的特征。本文主要关注豫北农村的职业教育,研究豫北职业教育政策的内容、演进及实施的结果。

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

1978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各部门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3]邓小平讲话以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进入试点,农村中等教育结构也酝酿进入改革阶段。1983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农村学校的教育任务:“农村学校的任务,主要是提高新一代和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适应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一定要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学好知识和本领。”19855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部署有关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增加了新的内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坚持“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为农村培养急切需要的中、初级实用人才,从整体上形成与农村科技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教育体系。

从教育政策的内容分析,政策具有连续性、合理性。第一,从国家关于农村教育改革政策的演变来看,国家的目标始终是把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为农村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坚持农村教育为农村服务的宗旨。第二,从国家对农村教育政策地调整看,国家把教育改革纳入社会改革的宏大系统,在精英知识分子的精心设计下,通过国家行政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在新形势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弊端,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农村教育由单纯升学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培养建设人才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探索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途径,形成“教促富、富促教”的良性循环,以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培养新型的技术农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早日实现农村奔小康的目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具有宏观性、前瞻性,体现了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宗旨。

三、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主要问题

从教育政策的定义与职业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不难看出,职业教育政策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政策目标设定脱离农村实际生活的需要,北大教授陈学飞称其为“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定”。农村社会相对城市社会比较落后,农村学生读书的目的是实现他们从农村到城市的梦想,追求新的生活,摆脱农民身份,实现从社会底层到上层的流动。职业教育政策的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农村的劳动者,不脱离农村生活。这就是农村学生宁可不读书也不选择职业教育的主要原因。第二,政策内容设定对农村环境的复杂性考虑不够充分、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不够清晰。只看重某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关注长远和宏大目标较多,而关注政策工具和执行机制比较少,于是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了一些阻力和困难[4]。在职业高中建设过程中,缺少懂管理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和精通职业技术的老师,用普通高中的管理模式管理职业高中必定事与愿违,其结果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改办职业高中需要与之配套的技术设备更新,技术设备的购置需要大量资金,其结果由于资金不到位只能半途而废。

实际上,科学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不仅是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而且是一个利益分配的过程。农村学生在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中是利益的主体,本应该是政策的受益者,实际上忽略他们的教育诉求,过多侧重国家利益。再者,职业教育政策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各种喜好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怎样使教育资源均衡地分配,要有一定的原则。最后,科学的教育政策必须以理性分析为基础,充分认识利益主体、环境因素、价值冲突、制订出针对不同地域和对象的农村职业教育政策方案,在众多的教育利益关系中找到一个协调的方案、较满意的方案。比如,如何合理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应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各种复杂因素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并根据分析和思考提出多个备选方案,权衡利弊后选择较为合理和可行的方案。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职业教育改革已有30年的历史,改革成效欠佳。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谨慎从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详细研究中国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研究中国农民的实际需求。

四、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改进与提高

第一,制订农村职业教育政策,需要农民积极参与,让农民表达利益欲求,使农民由政策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参与者,为政策提供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提高职业教育政策效率;维护农民的教育权利,使农民拥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二,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基本素质和生存能力,制订农村职业教育政策首先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政策目标。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动力应来自农村民众的广泛需求,为每个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职业教育,促进他们通过职业技能的掌握实现充分就业和劳动收入的提高,促进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变农民自身发展的不利处境,能够使广大农民获得一技之长,终身受益。

第三,制订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要根据我国农村社会的特点、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制定具有区域特点的发展战略性政策,允许各地在不违背职业教育法规等前提条件下,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制定各种职业教育规划。

第四,制定农村职业教育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建立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统筹使用政策,突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和均衡配置,使偏远农村能学习到先进技术,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达成促进城乡的人力、财力、物力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效益最大化。通过有效的整合、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实现农村尽快奔小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乐天,主编.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

2]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0.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7-108.

4]陈学飞,主编.教育政策研究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50.

本文摘自《中华少年》杂志。



上一篇文章:浅谈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培养

下一篇文章:《青铜葵花》英译本的“整合适应选择度”分析


云投稿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云投稿中心——中文期刊展示网站

Copyright @ 2022 Corporation云投稿, All Rights Reserved | Belongs:云投稿网站